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數據 >

腹瀉分為很多種 對癥下藥才有效!

2019-06-21 14:46:09    來源:中國醫藥報

一日內排便超過3次,或糞便中脂肪成分增多,或帶有未消化的食物、黏液、膿血者稱為腹瀉。腹瀉分為急、慢性兩種類型,超過2個月者屬于慢性腹瀉。急性腹瀉多見于腸道感染、食物中毒、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急性局限性腸炎、腸型紫癜等。慢性腹瀉可見于消化道疾病,如腸道感染、腸道非感染性疾病、腸道腫瘤、胃部疾病、胰腺疾病和肝膽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內分泌及代謝障礙疾病、其他系統疾病、藥物不良反應和神經功能紊亂。集體食堂就餐人員成批發病且癥狀相同常為食物中毒、流行性腹瀉或傳染病的流行。

臨床表現

急性腹瀉起病急驟,病程較短;慢性腹瀉起病緩慢。小腸炎性腹瀉,腹瀉后腹痛多不緩解;結腸炎性腹瀉,腹瀉后腹痛多可緩解。

在糞便的性狀上各種腹瀉也表現不盡相同:糞便呈稀薄水樣且量多,為分泌性腹瀉;膿血便或黏液便可見于感染性腹瀉、炎癥性腸病等;暗紅色果醬樣便見于阿米巴痢疾;血水或洗肉水樣便見于嗜鹽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黃水樣便見于沙門菌屬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米泔水樣便見于霍亂或副霍亂;脂肪瀉和白色陶土樣便,見于膽道梗阻;黃綠色混有奶瓣便見于兒童消化不良。動力性腹瀉時多為水樣便,伴有糞便的顆粒,下瀉急促,同時腹部有腸鳴音、腹痛劇烈。

藥物治療

《國家非處方藥目錄》所收載止瀉藥的活性成分和制劑有:藥用炭、鞣酸蛋白、鹽酸小檗堿(黃連素)、口服補液鹽、乳酸菌素、雙歧三聯活菌制劑、地衣芽孢桿菌活菌制劑、復方嗜酸乳桿菌片、復合乳酸菌膠囊、口服雙歧桿菌活菌制劑等。

非處方藥

對痢疾志賀菌、大腸埃希菌感染的輕度急性腹瀉應首選小檗堿(黃連素),口服,成人一次0.1g~0.4g;兒童,1歲以下一次0.05g,1~3歲一次0.05g~0.1g,4~6歲一次0.1g~0.15g,7~9歲一次0.15g~0.2g,10~12歲一次0.2g~0.25g,12歲以上一次0.3g,一日3次。口服藥用炭或鞣酸蛋白,前者吸附腸道內氣體、細菌和毒素;后者可減輕炎癥,保護腸道黏膜。藥用炭,成人一次1g~3g,兒童一次0.3g~0.6g,一日3次,餐前服用。鞣酸蛋白,成人一次1g~2g,一日3次;兒童,1歲以下一次0.125g~0.2g,2~7歲一次0.2g~0.5g,一日3次,空腹服用。

因胰腺功能不全所致消化不良性腹瀉應服用胰酶,對攝食脂肪過多者可服用胰酶和碳酸氫鈉,對攝食蛋白質過多而致消化不良者宜服胃蛋白酶,對同時伴腹脹者可選用乳酶生或二甲硅油。

因化學刺激引起的腹瀉,可供選用的有雙八面體蒙脫石散,可覆蓋消化道,與黏膜蛋白結合后增強黏液屏障,防止酸、病毒、細菌、毒素對消化道黏膜的侵害,口服成人一次1袋(首劑加倍),一日3次;兒童,1歲以下一日1袋,分2次給予,1~2歲一次1袋,一日1~2次,2歲以上一次1袋,一日2~3次。對激惹性腹瀉,應注意腹部保暖,控制飲食(少食生冷、油膩、辛辣食物),同時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態制劑。

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可補充微生態制劑,正常人體腸道內有400~500種菌群共同生長,相互依賴和制約。許多有益的細菌(益生菌) 可制約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減少腸內毒素的生成,維持腸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同時也能促進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例如雙歧桿菌通過與腸黏膜上皮細胞作用而結合,與其他厭氧菌一起占據腸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的侵入;復方嗜酸乳桿菌片(乳桿菌) 含嗜酸乳桿菌,在腸內可抑制腐敗菌的生長,防止腸內蛋白質的發酵,減少腹脹和止瀉。雙歧三聯活菌膠囊含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和腸球菌,在腸內補充正常的生理細菌,維持腸道正常菌群的平衡,達到止瀉的目的。

處方藥

對細菌感染的急性腹瀉可選服吡哌酸、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病毒性腹瀉應用抗生素或微生態制劑基本無效,可選用抗病毒藥,如阿昔洛韋、泛昔洛韋。對腹痛較重者或反復嘔吐性腹瀉者腹痛劇烈時可服山莨菪堿片,一次5mg,一日3次或痛時服用。非感染性的急、慢性腹瀉,抗動力藥可緩解急性腹瀉癥狀,首選洛哌丁胺,其可以抑制腸蠕動,延長腸內容物的滯留時間,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減少排便次數,增加大便的稠度。

用藥注意事項

由于腹瀉是由多種不同病因所致,所以在應用止瀉藥治療的同時,實施對因治療不可忽視。由于胃腸液中鉀離子濃度較高,腹瀉常可致鉀離子過量丟失,低血鉀可影響到心臟功能, 故需特別注意補充鉀鹽。長期或劇烈腹瀉時,體內水、電解質的代謝發生紊亂,常見的為脫水癥和鈉、鉀代謝的紊亂,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針對病因治療的同時,還應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整機體內環境的不平衡狀態。腹瀉時由于大量排出水分,可使全身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使腦血液循環惡化,誘發腦動脈閉塞、腦血流不足、腦梗死,也應給予關注。

【摘編自《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七版·2019)》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關鍵詞: 疾病 藥物 腹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