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數據 >

視覺暫留現象原理動畫_什么是視覺暫留原理

2023-07-03 02:10:55    來源:互聯網

1、視覺暫留原理:人眼在觀察景物時,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需經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光的作用結束后,視覺形象并不立即消失,這種殘留的視覺稱“后像”,視覺的這一現象則被稱為“視覺暫留”。


(相關資料圖)

2、1824年由英國倫敦大學教授皮特.馬克.羅葛特在他的研究報告《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中最先提出。

3、視覺暫留現象即視覺暫停現象又稱“余暉效應”。

4、擴展資料:視覺暫留現象是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時間的現象,其具體應用是電影的拍攝和放映。

5、原因是由視神經的反應速度造成的。

6、是動畫、電影等視覺媒體形成和傳播的根據。

7、視覺實際上是靠眼睛的晶狀體成像,感光細胞感光,并且將光信號轉換為神經電流,傳回大腦引起人體視覺。

8、感光細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就形成了視覺暫停的機理。

9、物體在快速運動時,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圖像,這種現象被稱為視覺暫留現象。

10、是人眼具有的一種性質。

11、人眼觀看物體時,成像于視網膜上,并由視神經輸入人腦,感覺到物體的像。

12、但當物體移去時,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而要延續0.1 -0.4秒的時間,人眼的這種性質被稱為“眼睛的視覺暫留”。

13、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視覺暫留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LED風扇”變成3D顯示屏?它是這樣實現的。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