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動力電池產業結構性過剩矛盾凸顯

2018-11-20 16:31:30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現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政策驅動向市場主導轉變,動力電池業產能結構性過剩矛盾進一步凸顯,企業資金鏈相對比較緊張,市場格局面臨新一輪洗牌。”在以“新時代·破而立:前行中的產業轉折之路”為主題的“鋰想”第三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動力電池應用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吳鋒做出上述表示。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指出,由于鋰鈷等原材料價格高漲導致成本增加,新能源車企回款慢導致賬期延長、資金鏈緊張,多數動力電池企業在上下擠壓中利潤下降,資金壓力增大,產業發展進入艱難期。而且,今年動力電池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留給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同時,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整個產業鏈受外資品牌的沖擊已不可避免,國內企業應該提早進行布局。

吳鋒認為,目前,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面臨諸多問題,包括安全性、使用壽命以及電池回收等問題。如果從基礎材料研究入手,根據不同的電池性能來尋求相應材料,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以企業一定要意識到基礎研究的必要性,保持對基礎研究的熱情。

中電力神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興才表示,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趨嚴,動力電池企業的資金壓力都比較大。電池企業要不斷在電池產品的各項性能上進行優化和升級,不斷提升自身產品、降低成本。另外,隨著補貼全面退坡,外資股比放開,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都面臨“狼來了”的現實。國內企業要提早做好全球化競爭的準備。

到2021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形成20萬輛高端純電動整車產能。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發展服務局副局長捷菲表示,圍繞整車龍頭企業,將重點吸引電池、電機、電控企業落地,通過整車制造產能的拉動,提升零部件企業的供給規模,實現企業總部研發生產一體化發展。

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達到66.7萬輛。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工作部副主任高俊華預計,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將突破100萬輛,動力電池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下保持了快速穩定增長。但是,動力電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嚴峻,在電池安全、能量密度等性能方面還需突破,整個動力電池產業有待升級優化。

第三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和電池中國網聯合主辦,共設立7大主題論壇的40+場專題演講和2個專場圓桌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中國動力總經理劉寶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局副局長孫鵬、國家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工程中心副主任馬天才、全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陳晨等專家和政府領導出席開幕式,共有來自國內外鋰電池產業鏈的400余位嘉賓代表出席,共話新形勢下的鋰電池產業鏈熱點話題,共商新能源產業變革中的未來發展大計。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