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踩雷印紀傳媒損失10億 安信信托排名從第二跌至倒數 業績巨虧

2019-02-25 16:35:17    來源:證券日報

2月22日,安信信托(7.39 +9.97%,診股)(600816.SH)早盤強勢封住漲停板,這是安信信托近5個交易日收獲的第4個漲停。此前,安信信托依規連續發布公告,提示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和風險。

自1月31日股價創下階段新低以來,安信信托的股價從低點已經上漲了77%。

實際上,安信信托在1月末發布2018年度業績預告,2018年業績首虧,歸屬凈利潤虧損13億至17億元。安信信托對業績大幅變動解釋稱,“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降,部分金融資產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9年1月末,68家信托中銀行間市場已有61家信托公司披露財務數據,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96.49億元,凈利潤為558.27億元,分別較上年下降了6.16%、6.56%。一位頭部信托公司的管理層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信托業整體業績在過去一年都是下滑,通道業務縮減后信托資產也少了,主動管理類業務受監管去通道的影響程度要弱,但受到市場影響更明顯。”。

信托資深研究員袁吉偉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信托上漲的邏輯還沒有完全得到基本面的支撐,更多是市場偏好以及資金的推動,不一定可持續。

排名從第二跌至倒數

據安信信托2018年度業績預告,其預計2018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億元到-1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6億元到-18.6億元。

在2017年年報中,安信信托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6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計35.38億元。不僅預虧,安信信托的營收數據也大幅下降,在信托業的營收排名也從2017年的第二下滑至倒數。

實際上,2018年,安信信托走得極為艱難。

2018年9月底,安信信托發布公告,“因印紀傳媒(3.55 +4.41%,診股)股價大幅下降計提近10億元減值準備”,因此,安信信托在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2.8億、0.24億元,分別同比下滑69.5%和99.15%,扣非后凈利潤則同比下降105.11%至負數,為-1.38億。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受股市行情回暖影響,今年2月起,印紀傳媒的股價多數交易日表現為上漲,2月1日收盤價為2.64元,2月22日收盤為3.4元,當日漲跌幅為8.97%。盡管如此,印紀傳媒的此番上漲仍是杯水車薪,當前股價仍與安信信托2018年2月提出的12.75元/股的價格難相匹配,安信信托受讓股份整體浮虧10.18億元。

印紀傳媒股價下跌給安信信托實際帶來了多少損失,安信信托有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回復稱:“公司2018年度報告的審計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具體經營數據請以公司正式披露年報為準。”

2018年,在二級市場“折戟”的信托公司并不止安信信托一家。陜國投A(4.43 +9.93%,診股)在其2018年度業績預告中表示,其2018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7億元,同比下降7.07%,業績變動原因同樣為對持有金融資產減值。

陜國投A公告顯示,其對中廣核技(8.45 +4.19%,診股)、蘇寧環球(3.56 +4.40%,診股)、華邦健康(5.36 +3.68%,診股)等3支股票的累計計提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1.97億元,預計將減少凈利潤1.47億元。

在對業績變動的原因中,安信信托稱,2018年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據其2018年三季度報,截至2018年9月末實現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24.0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6.63億元減少了12.56億元,同比降幅達34.29%。

“為提升盈利能力,安信信托在2019年主要將進一步提升主動管理水平,提升信托報酬率,并進一步發展財富管理及業務創新等業務。”安信信托有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另外,安信信托在2018年還出現了高層變動,總裁楊曉波已在2018年10月提出辭職,至目前仍由董事邵明安代為全面負責經營管理工作。

信托整體業績下滑

“經營壓力的增加對于行業而言不僅是一個整體現象,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中誠信托在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表示,在61家信托公司中,33家出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行業整體的ROE近年來持續下滑。數據顯示,61家信托公司在2018年 ROE均值為10.37%,較2017年下降1.85個百分點。

陜國投A在其2018年業績預告中稱,2018年實現營收10.27億元,同比下降10.71%,而2018年末信托資產較2017年末的4532.22億元的降幅達36.12%,僅為2895.24億元;平安信托的業績快報顯示其較2017年末的業績同樣下滑明顯,其2018年實現營收49.78億元,為同比降幅17.38%。

“2018年業績出幅變動,是因固有業務退出減少。”平安信托有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固有業務退出減少是公司進行主動管理的結果,2018年是平安信托的轉型之年,基于對宏觀經濟的專業判斷,重點進行了業務布局而非價值兌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托業業績整體下滑的形勢中,一些傳統頭部信托公司的經營利潤保持著相對的穩健,中信信托、平安信托、重慶信托在2018年分別實現凈利潤34.2億元、31.74億元和30.56億元,以超30億元的凈利潤表現,位列業內業績的前三席;而在2017年凈利潤的前三甲為平安信托、安信信托和中信信托,凈利潤分別為39.07億元、36.68億元、35.90億元。

新世紀評級在近期的信托業研報評價稱,大型信托公司依托強大的資本實力和更優質的資源稟賦,在主動管理類業務的布局更為前瞻,另與銀信合作關系更為緊密,市場知名度更高,因此信托產品的募集能力更強。“總體來說,監管高壓態勢之下,大型信托公司的競爭優勢相對領先中小信托公司。”該份研報稱。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3季度末,信托業全行業利潤總額494.43億元,同比下降10.72%;行業管理信托資產余額23.14萬億元,較2季度末下降了1.13萬億元,信托資產規模的季度同比增速為-5.19%。

對此,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王玉國在評析報告中稱,這是自2010年季度統計數據以來首次跌入負值區間,“面對復雜的形勢,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繼續回落,發展效益水平下滑,風險暴露有所上升。”

從風險資產規模和風險項目數量的變動來看,截至2018年9月末,信托業風險項目個數832個,較上年末增加38.44%;信托風險項目金額合計2159.73億元,較上年末上升64.32%。由此可見,違約風險仍是盤桓在信托業上方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關鍵詞: 安信信托 印紀傳媒 業績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