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筑博設計二度IPO難言樂觀

2019-03-25 14:56:17    來源:投資時報

盡管已將注冊地遷往拉薩,又將保薦人換成了名氣更大的中信建投,但筑博設計三年前被發現的問題并未得到徹底改觀

恭喜88歲的磯崎新。在號稱建筑界諾貝爾獎的普利茲克建筑獎設立四十年之際,這位佳作無數的日本大師終于走進榮譽殿堂。除了獲獎,得到資本市場認可或許也是一種被“點贊”的方式。就在磯崎新如愿以償后第三天的3月8日,中國建筑設計領域的一家公司也再一次向公眾昭示了其企圖。

2014年,這家名為筑博設計的公司首次對外發布IPO招股說明書,后因財務數據需要更新而中止審查。2016年筑博設計重新發布IPO申報稿,但卻因收入確認、增收不增利、員工薪酬等諸多問題最終折戟。

三年后,筑博設計又一次“歸來”,而且似乎已經“改頭換面”。更換保薦券商、更改注冊地至享有IPO支持政策的西藏、不再設置業務合同“自我保護條款”等等,諸多舉措似都在表明筑博設計對此次IPO志在必得。

不過,《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招股書注意到,該公司此前曾被質疑的依賴地產公司客戶的情況依舊存在。盡管其已對新業務領域和方向開展探索,且歷時不短,但產生的經濟效益則難稱可觀。此外,公司現金理財產品亦出現巨額虧損。

針對上述問題,《投資時報》研究員致電并發送采訪郵件至筑博設計相關部門,截至發稿尚未收到針對具體問題的回復。

不再增設自保條款

公開資料顯示,筑博設計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總部位于深圳主要從事建筑設計業務的公司。2017年5月,該公司將注冊地址變更為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這個時間點,離彼時筑博設計IPO失利已有一年時間,不過距國家針對貧困地區企業出臺IPO綠色通道政策則僅相隔短短幾個月。

出于保險,筑博設計此次IPO還將保薦機構更換為在業內名氣更大的中信建投證券(601066.SH,6066.HK)。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筑博設計營業收入分別實現6.37億元、6.97億元和8.41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065.64萬元、7857萬元及1.2億元。營收及凈利潤都有穩步增長。不過,對于其收入確認方式,坊間議論頗多。

2019年的招股書中提到,公司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并按已經提供勞務占應提供勞務總量的比例,確定提供勞務交易的完工進度,并進一步確認收入。在業務合同“自我保護條款”下,外界認為這一收入確認方式或存在利潤調節空間。

針對此問題,《投資時報》研究員向北京地區一位擁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背景的私募機構投資人士詢問。他向研究員表示:“這個所謂的保護條款確實存在利潤操縱的可能。按照保護條款的說法,完工不足一半按一半收費,即表明如果僅完工10%,卻按一半的比例確認收入,那么10%的成本就對應50%的利潤,利潤即得到大幅虛增。”

事實上,該公司此前上會時,證監會發審委亦重點關注其已中止、終止合同確認收入的情況。相關問詢問題包括,“請發行人代表:(1)說明已中止、終止合同確認收入而不存在退款風險的認定依據;(2)進一步說明已中止項目如重新執行,如何計算各階段的完工百分比。請保薦代表人:(1)對已中止、終止項目確認收入而不再退款是否存在法律風險發表核查意見;(2)對已中止、終止項目確認的10,730.23萬元收入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發表核查意見。”

或許為了使收入確認情況更加透明,筑博設計在2019年招股書中首次對外披露了其完工進度的具體比例。此外,其也并未披露針對業務合同的終止或中止情況的保護條款。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2016年和2019年兩版招股書也都提及筑博設計與下游客戶的合同終止或中止情況。根據2019年招股書,筑博設計稱其與下游合作方之間的業務合同糾紛案件,還存在應收賬款事項。

對此,一位擁有20多年會計從業經驗的注冊會計師向《投資時報》研究員稱:“企業有上述應收賬款事項,一般會計提相應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實務中,審計部門會要求有相關的完工證明,說明具體做到了什么階段。而這一部分會存在比較大的操控空間,并且企業的完工進度和客戶的付款進度有時候也并不完全同步,如果說客戶付款比例和實際完工進度存在偏差,那么收入確認上就比較難解釋。”

地產客戶依賴現象仍存

與此同時,市場對筑博設計首度沖擊IPO時嚴重依賴單一地產行業客戶的現象也較為關注。

據該公司2016年招股書顯示,保利、萬科在2013年至2015年均為其第一、第二客戶。這三年間,保利、萬科合計為筑博設計分別貢獻了19.06%、21.89%、21.67%的營收。這個比例,也分別占據了該公司各期前五大客戶合計營收比例的69.01%、76.59%、74.80%。

而再次向資本市場進發的筑博設計,上述狀況未見改變。

筑博設計2019年的招股書披露,2016年至2018年,雖然前五大客戶中不再是清一色的地產行業公司,但其第一、第二大客戶仍為保利、萬科,并且它們在各期中的營收占比依舊較大。

從2016年至2018年(以下稱報告期內),保利、萬科合計為筑博設計分別貢獻了27.77%、24.25%、25.17%的營收,占各期前五大客戶合計營收比的比例,分別達到76.65%、70.29%、73.79%。

筑博設計也在招股書中明確提到,作為一家主營建筑設計業務的公司,與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如果房地產行業受到宏觀經濟波動的不利影響,將直接影響整個建筑設計行業。未來,如果宏觀經濟出現不利變化或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可能會對其業務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新業務發展不佳

長期嚴重依賴單一地產行業,被筑博設計列為公司面臨的諸多風險之首。為應對這一風險,公司在招股書中提及,未來將大力拓展其他設計相關業務,提升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包括積極開拓城市規劃、市政設計、風景園林設計、工程咨詢等領域的業務;以及以傳統建筑設計為基礎,加大 BIM 技術、裝配式建筑、建筑智能化、綠色建筑等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事實上,筑博設計在這些新業務領域早有涉獵,并設置有相應的子公司開展相關業務。 但招股書數據顯示,這些公司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

其子公司筑博深圳在2018年的凈利潤僅為21.44萬元;子公司筑全科技2018年的凈利潤甚至僅為900元;子公司筑博智能2018年凈利潤也僅為4.3萬元。

此外,由筑博設計實際控制人之一徐先林控制的三家投資公司—筑先投資、筑為投資、筑就投資2018年的凈利潤數據均比較慘淡,分別為1000元、500元、-300元。某種意義上,上述公司目前只能評價為“象征性存在”。

而筑博設計與萬科等公司合資設立主要從事建筑用預制混凝土構件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的廣東中建公司,2018年虧損近300萬元。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監管層就筑博設計與關聯方萬科合資設立該公司事項,還進行了問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筑博設計2018年購買現金理財產品虧損額超過2億元,而截至2018年末,公司還有2.36億元的應付職工薪酬。

關鍵詞: 筑博設計 IPO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