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當代社會需要強化“偷拍絕不可為”的底線意識

2019-07-10 14:46: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廣西賀州女生卷卷(化名)微博爆料稱,自己初三時在家洗澡時發現被人偷拍。今年6月,有陌生人加QQ,卷卷才知道自己洗浴照片已泄露,此時距她發現攝像頭已過3年。更令她擔憂的是,通過仔細比對,她發覺這些照片視頻不是同一時間拍的,時間跨度可能長達兩三年。唯一讓卷卷稍感欣慰的是,7月8日,警方告知她犯罪嫌疑人吳某已被抓獲。

近段時間,客人住酒店或租客租房遭遇偷拍的事件屢有發生,甚至讓一些人產生了陰影并心生恐懼。尤其是,很多偷拍設備相當隱蔽,若非具備一定反偷拍知識的內行人士,根本發現不了異常。而且,偷拍行為給被害人帶來的損害,以及給社會帶來的惡劣影響相當大,亟須加大打擊力度,讓偷拍者承擔高昂的法律代價。

遺憾的是,對于偷拍行為,目前的處罰談不上嚴厲,也難以產生應有的震懾懲戒效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最高可處10日拘留,并處500元罰款。此外,雖然偷拍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但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行蹤軌跡等。

而個人“全裸照”或隱私照片等是否屬于“公民個人信息”,尚待明確。另據司法解釋,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500條以上的,或者其他信息5000條以上的,方可定罪處罰,一兩次的偷拍未必構成此罪。這條規定存在不小的疏漏之處。

實際上,偷拍個人隱私照片哪怕只有幾張或很小一個視頻,其危害后果和危害程度都遠比竊取500條住宿信息、交易信息大很多,而多次偷拍、持續偷拍的危害性無疑更大。更值得警惕的是,很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系通過植入病毒、破壞計算機系統、拷貝等方式完成,人身危害性相對不大。而偷拍行為既侵犯個人隱私,又帶有“跟蹤”和“偷窺”性質,相當于背后有雙眼睛盯著被害人,直接威脅著其人身安全。

互聯網時代,偷拍設備可以隨便買到,偷拍的信息可以肆意傳播。在偷拍零門檻,反偷拍需要專業知識,偷拍后果很嚴重的背景下,沒有任何理由放縱偷拍行為。法律須對偷拍行為進行嚴厲懲治,包括以“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追究偷拍者的刑事責任。對偷拍個人隱私的和多次偷拍的,無論其獲取信息多少,都應追究刑事責任。這樣才能以“凡偷拍,必定罪”的嚴峻追責,強化“偷拍絕不可為”的底線意識,讓人們免于被偷拍的驚懼與憂慮。

關鍵詞: 偷拍 隱私 個人信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