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四全媒體”是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的必然趨勢

2019-07-24 14:47:5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互聯網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就傳播的角度而言,對于媒體的影響無疑是革命性和顛覆性的,它使得多種媒體技術實現了有效的融合,極大地推動了媒體的發展。“四全媒體”是習近平總書記面對媒體格局新變化提出的一個新概念,首次對全媒體時代下的媒體形態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予以了十分形象的闡釋,明確指出了今后一段時間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目標。“四全媒體”建設是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破繭成蝶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研究探討“四全媒體”的建設對策,無疑對推動媒體高質量融合具有重要理論研究意義和現實指導作用。

深刻理解“四全媒體”本質內涵

1月25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全媒體”這一新概念,即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

這“四全”是對全媒體分別在時空、技術、社會、生態四個維度上的闡釋。其中全程媒體是指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媒體應當通過對各種媒介形態的綜合利用,借助多種傳播載體、平臺以及渠道進行融合型、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生產、傳播以及消費,它突破了時空尺度,零時差,信息隨時隨地傳播;全息媒體是指媒體充分利用多維成像、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大幅度提高物理空間智能仿真呈現度,實現信息在空間的多角度同步傳播和全方位呈現,使得媒體的信息傳播幾乎做到了無處不在,它突破了物理尺度,所有信息都可以以數據形式出現,并通過手機即可獲得;全員媒體是指由于各種智能終端的普及應用,大大降低了媒體的進入門檻,從一對多傳播,轉換成了多對多的傳播,大大增強了互動性;全效媒體是指伴隨媒體對各種媒體技術、載體的充分應用,從而使得文字、聲音、圖片、圖像等信息交叉綜合更立體、更豐富,有著更全面的效果,再加之受眾的不同程度參與,從而使得媒體能夠向受眾釋放出更強大的效能,使得他們獲得更加全面、深刻的體驗感與獲得感,它突破了生態尺度,集成了信息、內容、社交、服務等各種功能。

因此,“四全媒體”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密切融合實踐的產物,是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的必然趨勢。

扎實推動“四全媒體”建設對策

樹立“四全媒體”建設理念。“四全媒體”建設要求各個媒體應深入分析把握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規律和媒體發展規律,順應媒體融合發展必然趨勢。要深刻理解“四全媒體”內涵,堅持“四全媒體”建設發展方向,牢牢把握“內容為根本、技術為支撐”這兩個關鍵點,應勢而動、乘勢而上,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和模式,推動資源整合、流程優化,實現技術應用、內容信息、管理手段共通共融。

準確掌握“四全媒體”的全程、全息、全員、全效4項基本特征,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提高新本領新能力,在工作實踐中富于創造性、把握時代性、增強規律性。其特征要求我們要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讓主流價值影響力更大,就必須在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全面傳播中,創新理念、方法、內容、手段,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深刻把握科學理論對媒體發展的指引作用,切實增強系統思維和整體效應,將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影響力貫穿于新聞生產和傳播的全流域和全過程,增強媒體融合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覺性,為建設具有強大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四全媒體”提供強大的支撐。

推進媒體高質量融合。要創新傳播手段,牢牢把握主流輿論話語權。為受眾提供真實、客觀、準確、觀點鮮明的新聞信息,是主流輿論的職責使命,“四全媒體”全面反映了當今全媒體發展的復雜態勢,面對新媒體沖擊,要想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必須運用互聯網思維,改革內部體制機制,吸引跨學科、熟悉互聯網技術的專業傳媒人才,對信息內容進行整合創新,優化傳播效果。

要加強新媒體產品的研發、孵化以及應用開發。通過打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在經營管理以及內容生產等方面存在的壁壘,搭建多元化的媒體平臺,促進自身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成功實現;應積極利用AR、VR等新技術,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內容的表現力,借助新技術大力打造滿足不同受眾偏好和適合不同媒介形式的產品體系;應加大對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力度,建立屬于自己的大數據資源平臺,通過歷史數據導入、互聯網采集、遠程匯聚等多種方式,將互聯網資源、內部資源以及第三方資源都匯聚到大數據資源平臺,更加準確地了解和把握受眾訴求,再進行“分眾化投放產品服務”,把合適的信息及時、精準、智能地提供給受眾,以滿足不同受眾、不同情境下的需求,以便能夠最大限度黏住受眾、真正發揮自身傳播潛力,并使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成為一種新常態、新業態;借助自身品牌優勢尋求與具有數據資源優勢的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來實現對數據資源的共同開發、共同利用等,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著力提升新聞記者“四力”。在“四全媒體”的建設過程中,著力提升新聞記者“四力”,不僅僅是提升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更是建設“四全媒體”的必然要求。一是要著力提升新聞記者的腳力,要求新聞記者應深刻認識到,要確保新聞的真實準確,就必須沉下身子,深入基層,深入現場,通過親身感受獲取第一手新聞資源;二是著力提升新聞記者的眼力,增強其發現和挖掘生活中新聞的能力,好新聞背后,一定是一雙雙明察秋毫、明辨是非、見微知著的慧眼;三是著力提升新聞記者的腦力,要求新聞記者必須深入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深刻內涵,揭示事實真相,增加新聞報道深度;四是著力提升新聞記者的筆力,在全媒體時代不僅要求新聞記者具有客觀描述現場、準確表達觀點、快速完成稿件的寫作能力,更要求具備“口頭、筆頭、鏡頭”等各種新媒體手段的運用能力,以達到更直觀、完美地呈現。

面對信息革命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動突破重圍、迎難而上,是主流媒體必須直面應對的。把握難得發展機遇,深刻理解“四全媒體”本質內涵,守正創新、銳意進取,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實現新聞傳播多領域拓展、全方位覆蓋以及全天候延伸,筑起“四全媒體”傳播格局,就一定能掌握輿論主動權,讓主流價值聲音更響亮。

(作者單位:太原日報社)

關鍵詞: 四全媒體 媒體融合 發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