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首席說|時機來了?高瓴、貝恩相繼抄底,這次為何收購澳洲養老業 天天速看

2023-06-24 09:22:22    來源:澳財網

導讀


(相關資料圖)

- 市場逆行,Estia Health反被收購

- 資本青睞的關鍵:基礎厚、政策好

- 疫情后,成為資本收購的最佳時機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周的《澳財首席說》,我是博滿澳財的首席投資官魏睿昊。

近期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在澳洲央行加息完全停不下來,本國經濟面臨更多阻力的情況下,澳洲市場上的 并購案 卻不停地增加。

其中最值得研究的,要數今年3月,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巨頭貝恩資本(Bain Capital)提出以每股3澳元的價錢,收購在澳洲證交所(ASX)上市的 養老院經營公司Estia Health ,隨后其股價大漲。

今天我給大家講講,貝恩資本收購這家Estia Health公司 背后的故事 ,以及國際資本收購澳洲資產的一些 運作邏輯

市場逆行,Estia Health反被收購

Estia Health公司的全稱是Estia Health Ltd(ASX:EHE),成立于2012年,是澳大利亞經營寄宿式的老年護理機構,已經提供了近 50年的優質老年護理服務 。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各地擁有多家養老院,其養老院遍布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南澳大利亞和維多利亞州。

在貝恩資本的連續兩次出價后,這筆收購案基本確定下來。要知道Estia Health公司在疫情前每年都有很不錯的利潤,股價也長期維持在3澳元以上,但 疫情后連續受到重挫

而且,在貝恩出價前,Estia Health的主要股東Seven Group甚至曾大幅拋售手中的股票。

雙重重創,導致Estia Health的股價一直徘徊在2澳元的 歷史低位 ,似乎很難恢復。

甚至很多人覺得,可能Estia Health很難再回到正向利潤以上了。但在此背景下,它反而被看中、被收購,這非常有趣。

先來看Estia Health實際面對的問題是什么?

我們知道在疫情期間,養老院發生了大量感染和死亡的病例,行業聲譽受到嚴重的影響。而整個養老業都被澳洲政府監管和審查,所有養老公司的業務都遭受了嚴重的沖擊。

正是由于政策的變化不得不連續減值,Estia Health 商譽的減值 超一個億。

此外, 床位執照的減值 也達幾千萬。這主要由于政府取消了床位執照的規定,而且公司整體的業務收入,入住老人的數量在疫情中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可以看到,Estia Health雖然有了嚴重的減值,但隨著疫情的逐漸復蘇,公司業務也開始逐步有所恢復。無論是入住率還是押金的現金,以及它的EBITDA都有明顯好轉的跡象。

基于以上,貝恩資本毫不猶豫地發出了邀約,每股3澳元的現金收購價較Estia上次收盤價溢價28.2%。而且兩次邀約后,貝恩資本甚至進一步地提高了邀約的股價。

這背后到底體現了什么?

我認為,這體現出貝恩資本對于那些暫時運營有問題,但行業基本面很厚實的公司,有著非常強的把控和管理能力。因此,就算外部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導致企業出現短期的危機,貝恩資本這樣著名的私募公司,反而有能力入場從而獲取不錯的利潤,也可以扭轉公司的管理狀況。

貝恩資本雖是美國公司,在美國有豐富的經驗,但在澳大利亞同樣經驗豐富。有個非常類似的例子: 貝恩資本收購維珍航空 。這個故事在之前的博滿圓桌中有詳細的討論,感興趣的直接翻看→ 《貝恩資本又賭贏了!從破產到擬上市,維珍航空“翻盤”》

資本青睞的關鍵:基礎厚、政策好

眾所周知,貝恩資本的投資思路有著“咨詢特色”的標簽,善于以一個低的價格、收購好的資產,再把這個好的資產運營更佳,最后通過高價賣出,帶來投資回報。

那么,這一次,貝恩資本看中了Estia Health什么呢?

不得不承認,這個行業固然經歷過一段艱難的時刻,但是其收入和基礎還是厚實的,因為大量老人的臨終關懷,只能通過養老院來服務。而為了保障這些老人最后的福利,政府對他們的補助不可能完全的消失。

事實上,該行業 70%以上的收入 都來自于政府政策的補貼。

雖然政府對該行業進行了很多的監管,但這部分的補助在未來變動不會太大。正因為有這樣的厚實基礎,就意味著該行業的現金流可以長期穩定。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提高它的運營效率,那這個項目還是有不錯的機會。

目前來看,這個行業的幾個巨頭都是私人的公司。

其中, 養老行業的第一大企業叫Opal ,它從屬AMP和馬來西亞的銀行。它的第二大養老院以前也曾是上市公司叫Regis,現在已被澳大利亞私人醫院的經營商Ramsay收購;而它的第三大提供商則從屬于Bupa下面的子公司,而Bupa是大型的英國公司。

但是,目前我們看到前三位 已經在市場上消失了

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過去一段時間,澳洲的股市情緒比較低迷,澳洲央行的連續加息使很多人的投資或消費的信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也正是這樣,那些有一定現金流保障的公司,其估值并不處于歷史的高位。

貝恩資本這次收購Estia Health的股價非常接近5-6年前市場的正常股價。而Estia Health曾經的重要股東Seven Group,就在2016年對Estia Health增加了投資,當時的股價差不多就是這次收購價。

也就是說,收購價格處于低位,但5-6年后整個Estia Health的規模已經不能同日而語。所以,貝恩資本如果看好養老行業,同時Estia Health又遭受此前的打擊,那目前的收購時機可以說非常完美。

從這個角度,能夠更清晰的理解,貝恩資本對Estia Health收購的背后意義。

疫情后,資本收購的最佳時機

目前看,資本對澳洲醫療行業資產的爭奪和追逐已經相當火爆了。

不止貝恩選擇這個時機出手,事實上,2022年底, 中國的大機構高瓴資本 就宣布嘗試收購澳洲大型醫療公司George Clinical,這是一家集生物制藥、醫療器械和診斷的臨床試驗為一體的公司。

在提出收購后,由于這家公司有大量的病患資料,就暫時被澳洲的外資審核委員會FIRB阻攔了。但高瓴資本依然在嘗試對其資產進行拆分后再對它收購。

這背后的邏輯和貝恩資本的收購邏輯類似。

澳大利亞有著較先進的醫療產業,而大量醫療資產具備長期抗風險性、技術的長期領先優勢以及現金流通暢的優勢,都是一些不錯的優良資產,那么在市場整體的估值偏低時,某些投資機構就開始出手了。

從這個角度看,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有時央行加息,資本市場低迷,反而創造了一些有趣的并購機會。 而澳洲醫療行業可能存在的投資機會及各種并購背后的投資邏輯,這里不再贅述。

對該領域投資機會感興趣的,可以翻看昨日發布的 《專利懸崖會引發行業大地震?醫療賽道投資的底層邏輯|博滿圓桌》 ,里面談到了我在澳洲醫療行業的實操過程中,看到的一些有價值的案例。

以上就是今天的《澳財首席說》,下周見。

作者:魏睿昊

編輯:Serena 張斯

(文中未注明來源的圖片均為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使用,單獨轉載圖片或致法律風險。)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