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2022年將更常態化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2021-12-31 09:07:06    來源:法治日報

2021年反壟斷執法趨于精準化專業化

2022年將更常態化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2021年,被業界冠以“反壟斷大年”之名。

在這一年,我國反壟斷工作和競爭政策在頂層設計、立法建設、機構建制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特別是反壟斷執法的案件數量、案件影響力都超過以往。多個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行政處罰案例的發布、平臺經濟、原料藥領域反壟斷指南的發布、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的修訂完善、反壟斷法修訂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階段、國家反壟斷局掛牌成立……

大案首案不斷影響力空前

2021年反壟斷最受關注的是,我國反壟斷執法的大案要案不斷,影響力空前。

2020年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涉案企業各罰款50萬元,這標志著我國加強反壟斷執法特別是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執法的開始。

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集團“二選一”等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銷售額的4%共計182.28億元罰款,同時發布行政指導書。爭執多年的互聯網電商平臺“二選一”問題在反壟斷執法層面有了明確的答案。

7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作出責令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等處罰。本案是我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對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采取必要措施恢復市場競爭狀態的第一起案件。

10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美團公司實施“二選一”等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退還“二選一”保證金12.89億元,并處以其2020年銷售額的3%計34.42億元罰款,同時發出行政指導書,要求美團全面整改。

在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的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和地方市場監管局對其他領域的反壟斷執法也沒有放松。

11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對外公布43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處罰決定,騰訊、阿里、美團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均被處以50萬元罰款的頂格罰款。

在地方層面,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對三家原料藥企業壟斷協議行為罰沒合計約5078萬元,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豐城市預拌混凝土協會及其8家會員企業壟斷協議行為罰沒款共計2.86億元,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對公牛集團壟斷協議行為罰款2.9481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在行政壟斷處罰方面,這一年我國各地的行政壟斷執法案件大約產生近四十件。記者梳理發現,行政權力濫用比較集中在縣級政府層面,其中財政、教育、工信、住建等部門是較為集中的領域。

反壟斷執法精準化專業化

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頻頻曝光的反壟斷執法大案中,互聯網領域和經營者集中方面的反壟斷執法案例占有很大比例。

2021年3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互聯網領域十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4月30日和7月7日,市場監管總局分別對互聯網領域9起和22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涉案企業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7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禁止虎牙公司與斗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合并。

這一系列國家層面針對平臺壟斷行為的監管舉措,表明國家強化反壟斷的決心,也體現出我國當前反壟斷執法的特點,就是反壟斷執法工作越來越趨于精準化和專業化。

2018年4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時,將原先分別由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承擔的反壟斷執法工作統一歸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成為專門負責反壟斷執法的機構,同時承擔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日常工作。時隔三年后即2021年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成立。業內普遍認為,這標志著我國今后反壟斷執法的獨立性、權威性和專業性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先林告訴記者:“我國反壟斷執法工作要避免不監管、松監管和過度監管、過嚴監管兩個極端。”

王先林認為,目前的反壟斷執法在做到全方位、常態化的同時,將平臺經濟領域表現比較充分、危害性日益突出的“二選一”行為作為執法的重點,并且進行非常深入的調查和充分的分析論證,反壟斷執法的精準化和專業化得到充分體現。而且執法工作人員也非常注重硬性執法和柔性指導的兼顧。在對阿里巴巴集團和美團公司壟斷行為的查處中,在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和進行罰款的同時,也都發出行政指導書,這有利于相關企業今后的合規經營,也有利于對其他企業和整個行業的反壟斷合規進行指導和示范。

反壟斷不僅僅是執法和司法行為,經營者自覺按照反壟斷法的要求行為,從而使反壟斷法得以實施,這也是最符合效益和最理想的實施形式。

“反壟斷合規具有事先預防和抑制壟斷違法行為的功能,已經成為反壟斷法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趨勢。”王先林告訴記者。

今年7月13日舉行的2021中國互聯網大會“創新和知識產權發展論壇”上,阿里巴巴、騰訊等33家互聯網企業簽署《互聯網平臺經營者反壟斷自律公約》。這份自律公約主要以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重視消費者福利保護、加強自主創新為原則,倡議各互聯網企業積極推進行業自律,共同創造良好行業競爭環境。這意味著,互聯網平臺經營者在反壟斷的自律和合規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對其他行業的經營者有示范作用。

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

反壟斷法律制度本身的明確和完善是強化反壟斷的一個基本前提。

今年10月1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修正草案)》進行了首次審議,并于10月23日公布該修正草案并公開征求意見。這標志著我國反壟斷法在實施13年之后的首次修改進入關鍵階段。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勇指出,征求意見稿中有許多亮點,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關于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方面的新規定,這對于我國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大市場意義重大,有利于使我國各行各業,包括互聯網行業,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紅利。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強調,值得關注。此次會議精神也基本奠定了明年我國反壟斷工作的基調。”黃勇說。

黃勇認為,反壟斷法最核心宗旨和作用就是保護競爭秩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而通過市場競爭為不斷促進創新,使消費者能享受到更低的價格、更優質的產品、更好的服務和更多的選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政治局勢復雜多變,國際大循環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地方面臨的經濟發展壓力較大。

黃勇認為,當前的經濟形勢既是對我國競爭政策的一次大考,也是繼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良好契機。保障市場經濟公平競爭,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營造公平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能更好提振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經濟發展的信心和能力。目前我國反壟斷法已經有了十多年的實施經驗,還有自2016年國務院出臺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同時今年11月國家反壟斷局的成立以及即將完成的反壟斷修法工作,帶給我國反壟斷工作最直接的改善,就是執法資源的豐富、人員編制的擴充。可以預期的是,2022年的反壟斷執法將更加常態化,并帶來執法專業性和程序等方面的進一步提升,為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做出更多有意義、有效果的工作。

關鍵詞: 反壟斷 執法 競爭 監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