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如何做好防范,打通群眾與公安機關共創(chuàng)平安的綠色通道?

2019-07-29 13:55:27    來源:人民公安報

為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從2017年開始,遼寧省公安廳發(fā)揮“網上公安機關”的平臺優(yōu)勢,堅持走好“網上群眾工作路線”,積極探索符合時代特征的安全隱患治理新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努力探索建設高水平平安遼寧的新思路、新方法,讓人民群眾動動手指,就能成為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牽頭人、監(jiān)督者、評議員,截至目前,已消除網民反映的安全隱患5100余件。

發(fā)揚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創(chuàng)查患治患新模式

如何做好防范,打通群眾與公安機關共創(chuàng)平安的綠色通道?2017年8月,遼寧省公安廳組織全省各級公安機關依托公安政務網站、公安微博、公安微信平臺,開通“安全隱患大家糾”活動專欄,集中發(fā)現、收集、排查、消除可能影響全省社會治安穩(wěn)定、危及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各種安全隱患。網上網下結合開展“安全隱患大家糾”活動,將傳統的民警走門入戶去找問題,變成人民群眾自己去反映問題,讓隱患排查工作更有了全面性、指引性和靶向性,這是遼寧公安保穩(wěn)創(chuàng)安、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chuàng)新舉措。

“安全隱患大家糾”活動遵循“強化頂層設計、嚴格標準進度”的原則,本著“功能性、互動性、實用性、經濟性”的思路,樹立“互聯網+”思維的工作理念,明確了平臺的建設標準。活動主要依托遼寧省公安廳門戶網站為建設主體,以各級公安政務微博、微信平臺為觸角延伸,實現了“安全隱患大家糾”活動的“四統一”特性,即:統一鏈接,全省各級公安政務網站統一鏈接“安全隱患大家糾”活動專題欄目,市縣公安政務網站首頁浮動;統一標識,政務微博微信及時聯動,統一使用“安全隱患大家糾”微話題;統一受理,省廳“網上公安機關”統一受理安全隱患問題,各級“網上公安機關”分級辦理;統一標準,嚴格遵守工作紀律,使用規(guī)范用語,嚴格考核標準,做好互動服務。同時,通過聚散為整、分層經營,推動活動聚合式發(fā)展,實現活動覆蓋面最大化;賦予屬地自主權,結合實際開展自選動作,集中開展各類安全隱患發(fā)現、收集、排查和清除工作,實現規(guī)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chuàng)新,有效避免重復部署和資源浪費。

矩陣管理顯優(yōu)勢全省一盤棋上下聯動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安全隱患大家糾”活動讓網絡成為警民互動的連心橋,讓老百姓成為公安機關的眼睛和耳朵。每條安全隱患線索的提供者都是以個人為單位的“網民”,每條線索反映出的安全隱患問題,都比較單一和零散,但是匯聚在平臺上,就會反映出一個區(qū)域、甚至一個地區(qū)的共性問題,為公安機關提供了開展全面專項整治,可供決斷決策的原始數據信息。

2018年5月,鞍山市公安局在平臺多次接收到部分群眾反映“僵尸車”的問題,以此為契機,開展清理“僵尸車”及打擊“非法營運車輛”專項行動,共處理“僵尸車”637輛,力爭還給市民一個整潔有序、暢通安全的道路環(huán)境。

在遼寧省公安廳黨委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全省各級公安機關不斷研究創(chuàng)新“互聯網+警務”的新舉措、新方法,全省各級公安機關致力于互聯網的“網上公安機關”建設應用工作,依托省市縣(區(qū))三級公安政府網站、公安政務微博、公安政務微信,形成了“一站雙微”模式下的全省公安矩陣式政務網絡體系,其中,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共有公安門戶網站115個、公安政務微博626個、公安政務微信359個。豐富的公安政務網絡集群體系,為堅持走好“網上群眾工作路線”提供了有力保障。

群眾利益無小事強化機制做實警民互動

2019年初,有網民反映:有人在小區(qū)私設加油站,為大型客貨車加油。根據其在“安全隱患大家糾”活動平臺上提供的現場圖片和信息,警方找到藏匿于居民區(qū)中,儲存量可達800升的地下加油點,并予以查處;大連市公安局通過群眾反映的“黑中介”線索,經查證后出動警力,對某大廈內黑勞務中介公司實施突擊檢查,一舉查封9家黑勞務中介公司,抓獲11名黑中介人員。

群眾利益無小事。工作中,遼寧省公安廳從機制上入手,深入推進此項活動向縱深開展。建立流轉和實時響應受理機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統一管理“一站雙微”平臺安全隱患線索,確保群眾在線反饋請求第一時間有人回應、有人辦理、有人反饋;建立督導機制。對重大疑難尤其是涉及多部門的安全隱患線索,由同級屬地管理部門協調辦理,對涉及跨區(qū)域協調的隱患問題,由省廳協調相關部門共同辦理;建立評估機制,將“互聯網+查患治患”模式納入績效考核,引入數量質量、當事人滿意度評價、不滿意投訴和內部檢查考評等評估措施,確保活動有序開展;建立引導機制,通過網絡直播、網絡訪談、現場互動等方式,擴大參與面,提升活動傳播力、吸引力、影響力,有效收集社情民意、展示公安形象。

以人為本,從細小之處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上心的問題;以安為先,與時俱進堅持“網上群眾路線”,發(fā)動人民群眾參與平安建設。平臺常態(tài)化運行2年來,根據反饋數據分析,偶然有一些重復的或非公安管轄的無效線索,但92%以上是老百姓結合自身實際或是通過觀察周邊環(huán)境而據實反映的安全隱患問題,無論大小和輕重,全省各級公安機關認真核實受理后都積極落實辦理,群眾安全感、滿意率不斷提升。(記者 譚彥敘 通訊員 董江)

關鍵詞: 群眾 公安機關 安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