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銀河補習班》馬皓文的教育真的是成功的嗎?

2019-08-26 16:18:37    來源:羊城晚報

鑒定對象:《銀河補習班》

上映日期:7月18日

《銀河補習班》探討了當下最讓人焦慮的教育問題,通過鄧超飾演的父親所堅持的素質教育與學校主任所秉承的應試教育的沖突,并以素質教育的勝出,批判了當下應試教育以成績論英雄、忽視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問題。

俞白眉和鄧超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父親,兩人在《銀河補習班》中也傾注了足夠的真誠,融入了他們對父子相處方式的感悟。片中的馬飛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末、成長于90年代,父親馬皓文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嚴父,他與兒子更像一對親密的朋友,兩人互信互愛,這種父子關系在當時算是比較前衛的。

提倡鼓勵教育和素質教育,反對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是影片的主題。馬飛從小就被老師說“缺根弦”、被媽媽說笨,因為成績差且不遵守校規差點被學校開除,只有馬皓文一直鼓勵著兒子并身體力行地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你一點都不笨,你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

電影的不足在于,雖然影片對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探討有典型性,但馬飛這個人物并不具有代表性。片中,馬皓文跟學校主任打賭,保證馬飛的期末考成績從年級倒數進步到年級前十名。最后,馬飛不僅進了前十名,后來還有望成為省高考狀元。然而,他放棄了高考,追逐自己的航天夢,最終成為一名航天員。

如果沒有那么亮眼的成績做背書,我們還會說馬皓文的教育是成功的嗎?《銀河補習班》還能感動我們嗎?當下眾多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并不是不知道應試教育的弊端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不甘落后和望子成龍的心態迫使他們只能擠壓孩子的玩樂、休息時間,花大錢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馬飛天資聰穎,且那個年代教育資源競爭也不像如今那般激烈,對他而言,素質教育是錦上添花,應試教育非唯一出路。因此,《銀河補習班》只觸碰了應試教育不重視挖掘學生天性的表象,卻沒有深入挖掘造成這現象的根本。

關鍵詞: 《銀河補習班》 父親 教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