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提升國民金融素養有利于金融市場穩定

2021-12-16 22:35:1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2月16日訊(記者 徐清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其中明確提出,要穩定大局,化解風險,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而降低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除了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加強金融監管干部隊伍建設之外,著力提升國民金融素養也是必不可少。

據《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21)》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 2021年全國消費者金融素養指數為66.81,與 2019 年相比提高 2.04。盡管消費者在金融態度上的表現較好,但是在金融行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性,還需進一步提升基礎金融知識水平。

在上述報告的調查中,有65.62%的受訪者認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23.29%認為金融教育比較重要,而認為金融教育不重要的受訪者比例只有不到2%。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的國民金融素養教育目前還處于萌芽階段,這與我國目前所處的經濟形勢和高速發展中所需的高質量、高頻率、全民參與的金融理財素養需求形成了極大的落差,因此提升金融素養教育可以說是箭在弦上。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育才學校黨委書記高琛表示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金融素養,及時掌握金融知識,防止金融詐騙的發生。

“當前,由于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廣泛影響,很多在校大學生參與到了貸款、炒股、購買基金等金融活動。但由于他們缺乏金融基礎知識,金融風險意識淡薄,容易落入金融騙局,同時由于缺乏理性消費的自制力,形成了學生之間惡性攀比的現象。”高琛說。

一項調查數據也顯示,33.5%的大學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區分校園貸的渠道是否正規,36.1%的大學生表示“了解一些”區分方法。這或許也是近年來一些大學生遭遇非法校園貸的原因,加強大學生經濟安全教育則成了當務之急。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領導干部要加強經濟學知識。事實上,除了領導干部和大學生群體,更多的中小投資者更是需要提高金融素養加強金融安全知識儲備。

特別是近幾年來,金融市場風險事件頻發,導致許多民眾遭受重大損失,這一方面對金融風險防范體制機制建設和監管機構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民眾在識別金融產品、判斷金融風險、理性投資等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教育和培訓,以便從源頭上降低風險事件發生可能性。

從個人和家庭層面來看,提高金融素養,接受正確的投資者教育,不僅能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增強準確收集和識別相關信息的能力,不僅可以避免金融詐騙,還能幫助個人和家庭實現財富增值保值。

從社會層面上來說,投資者教育有助于加強民眾對經濟規律的認識,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行業周期性變化和資產價格的波動,從而有利于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把握投資機會,獲取投資回報,使得社會中低收入普通群體更好利用金融體系實施財富管理與規劃,從而實現社會共同富裕。

因而,在當前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加強投資者教育,提升國民金融素養不僅可以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減少金融風險事件發生也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

得益于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居民財富不斷增加,投資者教育也逐漸發展,甚至在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行業體量迅速膨脹。不過,《國民財商教育白皮書(2022年)》指出,財商教育在我國還是新事物,發展時間不長,加之財商教育的屬性、形式、內容和運行方式具有跨行業、跨部門和跨市場交叉運作特征,致使行業監管目前尚沒有明確監管主體,行業發展存在某些失序狀態。

鑒于財商教育的行業性質和特點,在可預見的將來,監管形式仍然可能是多部門分工協同,按業務和事項實施功能監管。同時,政府進一步加強行業政策和制度建設,鼓勵支持建立行業協會,強化行業自律,凈化行業生態。

事實上,2020年以來,一些頭部平臺本著做強做大,主動擁抱監管,積極推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監管部門也正在積極推動行業監管政策和制度的建設完善,旨在以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為原則,從機構、培訓人員資質、課程內容、營銷規范等方向著手規范行業發展。

關鍵詞: 金融 素養 教育 風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