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履行入世承諾20年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2021-12-28 10:34: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中國是全球貿易一體化推動增長發展的教科書案例

履行入世承諾20年

入世20年來,中國不折不扣地履行了所有當時的入世承諾,在一些領域甚至進一步自主地向前開放、超額完成。比如,我國貨物領域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4%,服務領域開放了近120個部門,均超過加入WTO時的承諾水平。

---------------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夕,外資企業的進入一度被國人形象地稱作“狼來了”。12月16日,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貿促會”)舉行的紀念中國入世20周年活動上,來自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陶氏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徐旸再次聽到這段往事時,笑了笑:

“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如果說(我們)是狼的時候,也是一匹忐忑不安的狼,是一匹摸著石頭過河的狼。”

徐旸20年前加入陶氏公司,正是中國敲開WTO大門的那一年。當時中國對外企來說是未知的地方,雖然有了世貿組織的談判結果,有了中國的承諾,但是大家對中國是否能夠遵守承諾心里沒底。

如今回顧當年的忐忑,她頗為感慨。前不久,徐旸見了一位當時參與中國入世談判的美方高級官員,那位官員告訴她,雖然大家在談判桌上爭論得很激烈,但私底下中美雙方代表的工作關系是良好的,美方相信中國應該能遵守承諾,原因是——中國研究透了入世的各項規則,和各國一點一點討價還價,如果不想遵守的話就不會費這么多事了。

這些年,徐旸切身體會到了中國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巨大的變化甚至一度使她感到不可置信。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之一,徐旸說,過去的20年,陶氏在華業務迎來高速增長,銷售額常年保持兩位數的攀升,陶氏先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10多個生產基地和分公司。

陶氏公司的發展是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全面聯通、中國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一個縮影。

入世20年來,中國不折不扣地履行了所有當時的入世承諾,在一些領域甚至進一步自主地向前開放、超額完成。比如,我國貨物領域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4%,服務領域開放了近120個部門,均超過加入WTO時的承諾水平。

得益于持續的開放,2001年至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在同一個場合,中國貿促會會長高燕說,入世20年,中國是受益者,更是貢獻者。這20年,是中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20年;是中國主動擔責、造福世界的20年。

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接近30%,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成為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共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截至2020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超過9.2萬億美元,在沿線國家直接投資接近1400億美元。

對于中國入世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及對世界的貢獻,WTO總干事奧孔喬-伊維拉說,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一直是“全球貿易一體化中,如何推動增長和發展的教科書級案例——中國的經濟崛起使數百萬人擺脫了貧困,不僅在中國國內,而且在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伙伴中也是如此”。

如今,隨著中美經貿摩擦的加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肆意蔓延,全球出現了逆全球化浪潮,WTO也在此背景下面臨現實困境。

WTO副總干事張向晨在會上坦承,過去幾年,WTO確實受到重創,并暴露出一些體制性缺陷,但這同時也證明,“世貿組織的現有成果和核心價值彌足珍貴”,其規則框架為國際經貿合作提供了基礎性的保障。

他說,逆全球化的“回頭浪”改變不了經濟全球化的浩蕩主流,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符合各國在全球范圍有效配置和利用資源的客觀經濟規律。經濟全球化浪潮與反全球化逆流有一個相互沖撞、此消彼長的過程。

這位外貿“老兵”認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是對世貿組織的壓力測試,也相當于一場破壞性試驗,今后一段時期,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進程仍將處于艱難時刻,世界更期待看到中國的更大作用。

張向晨說,由于中國經濟體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其他國家不會再用40年前或20年前的眼光來看中國了,不管是發達成員還是發展中成員,對中國貢獻的期望值均與日俱增。如何維護好自身合法權利并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為多邊貿易體制多作貢獻,這是中國的責任,也是一場新考驗。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相信中國力量,他覺得,只要中國不斷發展,一定能為世界作更大的貢獻。最近,“外資撤退論”甚囂塵上,梁偉堅說,從普華永道的數據看,這不是事實。

“我們和很多外企的負責人討論,他們對中國市場仍感興趣,在很多方面都會繼續加大投資,而這些年,在中國落戶的外資企業數量仍在增加。”梁偉堅說,過去幾年,中國在進行“放管服”改革,從負面清單管理到準入前國民待遇、簡化行政審批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那么多年營商環境的改善,很多方面企業都感受到了”。

徐旸也提到了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她說,剛進入中國時,公司項目審批要跑幾個部委,后來就改成了備案制,再后來備案也不需要了,“很多權力下放到了地方”,中國的各級政府部門普遍愿意傾聽企業的聲音,也保有通過行動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問題的積極態度。他們期待與中國繼續攜手走下去。

關鍵詞: 中國 世界 第二 貿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