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成積極財政“先手棋”

2021-12-28 10:34: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穩健前行開新局 今年新增減稅降費將達1萬億元

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成積極財政“先手棋”

“加強對市場主體支持,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將成為2022年積極財政施策的“先手棋”。今天,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部署了明年的工作任務,“市場主體”“減稅降費”等成為關鍵詞。

會議指出,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要重點把握好6個方面:一是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二是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提高支出精準度;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四是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兜牢基層“三?!钡拙€;五是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節儉辦一切事業;六是嚴肅財經紀律,整飭財經秩序。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并提出了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著力要點。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樺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7個方面的落實其實都與財政工作有關:宏觀政策中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精準和可持續;微觀政策中激發市場主體活動需要加大對各類主體的財稅支持力度;科技政策中戰略科技的發展需要財政的強力保障;社會政策中更是少不了財政對民生事業的兜底功能和對社會建設的支撐效應……

鑒于目前的國內外經濟社會形勢,王樺宇認為,在這些工作中,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點仍是聚焦保企業,保住了企業也就保住了居民就業,也就保住了基本民生、工資和基層運轉。

這將通過“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實現。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明年財政部將嚴格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紅利落地。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實施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獎補政策,繼續實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新增支持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著力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

近年來,我國持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7.6萬億元左右。劉昆表示,2021年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1萬億元。在這樣的背景下,積極財政政策“更可持續”成為一個重要命題。綜合考慮財政可持續和實施助企紓困政策的需要,平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重要性愈加凸顯。

王樺宇認為,這個命題涉及如何看待“舍與得”“負與正”“失與得”的辯證關系。“舍”是指政府適當減少短期的稅收收入和財政利益,“得”是指保住了企業就保住了穩定的社會大局;“負”是指適當調低對經濟發展增速的預期甚至是接受同期走低的戰略定力,“正”是指換取經濟增長的內生性變量的動能儲備,為后續經濟保有可預期的增長潛力;“失”是指很多方面的工作可能要讓位于“六保”“六穩”,相比于往常年度和正常發展期間有所不足,“得”是指經濟財政政策以民生保障為中心。

他說,只有“取舍得當”方能保障經濟發展在艱困局勢下迎難而上,保持戰略韌性,才能泰然自若地掌舵好波濤澎湃下我國經濟這艘巨輪,也因此能獲得并匯聚民心?!懊裆B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認為,減稅降費促進了“六保”“六穩”。雖然減少了財政收入,但可以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債務融資等辦法,統籌財政資源,促進“三?!薄胺婪讹L險”工作的開展。

這位財稅學者建議,化債需要資源,僅靠地方現有財力是不夠的。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才可能真正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楊志勇表示,明年財政支出強度需要考慮財政可持續性,“穩”包括宏觀經濟的穩,還有財政自身的穩。“積極的財政政策,特別注重政策的效能”。

關鍵詞: 減稅 財政 政策 財政政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