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思捷環球銷售遭遇滑鐵盧 預計撤資涉及關閉67家直營店

2018-05-04 16:05:2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5月3日,全球最大的時尚品牌之一思捷環球(00330,HK)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撤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業務,預計撤資涉及關閉67家直營店,其中包括38家百貨公司內的特約店和13家折扣特賣場。

思捷環球稱,此舉將使管理層能夠集中精力和資源發展亞洲其他市場,從而避免進一步虧損。根據公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財政年度,“澳新”業務為思捷環球帶來收入2.97億港元,占比少于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擬關閉“澳新”業務的背后,是思捷環球報告期前9個月各個分銷渠道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對此,鞋服行業研究員馬崗向記者表示,傳統老牌品牌早年的經營方式現在落伍了,公司要尋找新的突破口,集中力量去做某件事。

業內:意味著亞太業務收縮

思捷環球公告稱,經初步評估,預計擬撤出“澳新”業務將引致一次性成本(包括關閉店鋪之撥備及店鋪資產減值)在1.5億港元至2億港元之間,預期將對全年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實際上,除了撤銷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業務,媒體報道稱,不久之前,思捷環球還結束了香港銅鑼灣Leighton Centre 禮頓中心的商鋪租約;此外,位于尖沙咀廣東道運營10年的Esprit店鋪思捷環球決定在今年3月期滿后不再續租,該處三層鋪位自2008年即由Esprit運營,初始租金為240萬港元,后兩次加租至450萬港元。

就上述公告情況,記者曾嘗試通過電話、郵件采訪思捷環球,但截至發稿未能得到回復。

鞋服行業研究員馬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思捷環球以上種種舉措,也意味著其在亞太地區業務的收縮。

思捷環球最新中期報告顯示,2017年下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80.39億港元,同比減少9.6%,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思捷環球在原因分析中提到,二季度零售表現低于預期。

目前渠道仍面臨結構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思捷環球放棄其“澳新”業務的背后,是其多個渠道(零售渠道、批發類渠道、電商渠道)的銷售均出現業績下滑。在去年三季度業績報告中,思捷環球披露,公司實現零售渠道營收14.04億港元,同期減少17.1%。批發類渠道(不包括電子商店)方面,思捷環球三季度的收入總計13.91億港元,按年減少12.1%。公司認為,渠道繼續面臨結構壓力,且思捷環球批發合作伙伴逐漸退出低績效的銷售點。

此外,電子商店渠道報告期內收入總計10.09億港元,按年減少11.4%。思捷環球認為,主要是歐洲電子商店的收入亦受到歐洲寒冷天氣的不利影響。而亞太區電子商店的收入下跌,是由于管理層決定減少以往的折扣水平以改善該地區的電子商務盈利能力所致。

馬崗認為,在新消費的大環境下,服裝品牌公司應該開拓經營理念,“傳統老牌品牌沒有敏銳感受到城市化進程變化和電商渠道變化帶來的消費者結構變化,還是用過往的經營方式、營銷方式、管理方式去應對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消費市場,直接導致品牌老化。”

與此同時,內地服裝市場的激烈競爭也是重要的因素,“這幾年,服裝品牌的保有量在增加,但是市場份額增加幅度比較小,整體市場份額有微量增長,但是品牌越來越多。”

“找到好的突破點,集中力量去做某件事情,比如說就把一個小單元業務做好,比如女裝、飾品,鎖住某一個細分領域。”馬崗認為,以前思捷環球都是圍繞Esprit這個品牌,沒有找到其他突破口,市場上可能已經是負分了,“(應該)跳出這個品牌的限制,去尋找新的增長點。”馬崗說。

關鍵詞: 思捷環球 直營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