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安徽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2018-11-27 14:26:49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日前,2018安徽省產學研合作對接會在合肥工業大學隆重舉行,此次會議是貫徹中央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合作、打通創新鏈的生動實踐;是促進合肥工業大學科技成果在皖轉移轉化,助推安徽省產業轉型升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必將促進安徽省產學研深度融合。

安徽省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牛弩韜在會議上指出,產學研合作是構建成果轉化“一條鏈”的關鍵一環。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突破,科技創新正發生三個重大轉變:即創新載體從單個企業向跨領域多主體的協同創新網絡轉變,創新流程從線性鏈式向協同并行轉變,創新模式由單一的技術創新向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轉變。深化產學研合作是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橋梁紐帶。深化產學研合作將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實現工程化、產業化。

合肥工業大學是國家“211”“雙一流”建設的重點大學,擁有眾多國家級研發平臺和高水平科研團隊。近年來,合工大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聚焦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創建了以“需求傳導”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取得了豐碩成果。搭建產學研對接合作橋梁,促進合肥工業大學與全省制造業企業聯合、校企聯手、合作共贏,必將有力提升全省制造業創新能級,必將有力助推制造強省建設。

產學研合作也是擰結科技創新“一股繩”的關鍵一招,近年來,安徽省經信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安徽省委、省政府“四個一”創新主平臺,三位一體統籌推進制造強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建設,著力構建“大創新、大融合、大開放”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高校院所為支撐、產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型制造業創新體系。

一是圍繞技術創新促融合。

深入實施產學研合作“1+N”行動計劃,聚焦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三方聯合,成立產業技術聯盟114個。依托行業龍頭、省級以上技術中心企業,全省已創建產學研合作研發機構1042個,每家省級技術中心企業均與2家以上高校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產學研合作項目占企業在研科技項目的1/3以上。同時按照“一行業一中心”模式,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18家。

二是圍繞平臺創新促對接。

堅持“政府搭建平臺、平臺集聚資源、資源服務企業”的工作理念,搭建線下有形平臺,圍繞重點區域、行業和產業集群需求,每年有針對性地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專題性產學研合作對接,實現成果與難題“點到點”精準對接。搭建線上網絡平臺,借助“互聯網+”的聚合效應,組建跨行業、跨領域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定期征集發布企業技術需求難題和高校院所擬轉移轉化科技成果,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創新成果交易會。

三是圍繞產品創新促轉化。

堅持把產品創新作為產學研合作的落腳點,引導產學研各方樹立“創新創造供給、供給引領需求”理念,大力實施安徽工業精品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每年培育認定省級新產品500個以上、安徽工業精品100個以上。同時,創新產品推廣模式,聯手央視開展“精品安徽”系列宣傳,打造安徽創新成果、制造成果展示新窗口。

產學研合作是下好協同創新“一盤棋”的關鍵一步。產學研深度融合是一篇“大文章”,需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家是創新的主帥、科學家是創新的主力、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政府是創新生態的主責意識,匯聚各種資源、凝聚各方合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讓“錢變紙”成為“紙變錢”。

廣大企業要技術立企、創新強企。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關鍵,企業家是創新的核心。廣大企業要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在項目合作、平臺共建、資本對接等方面積極主動對接;要堅持市場導向,加大研發投入,順應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新趨勢,大力開發一批智能化、個性化新品精品,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科研機構要專注創新、注重轉化。合工大是安徽工業制造業領域的一面“金字招牌”,希望合工大圍繞制造強省“7+5”重點產業領域,積極參加“振芯鑄魂”計劃和“攻尖”計劃,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投身制造強省建設。創新之路,需要創新之人,廣大科研人員既要有“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也要有走出“象牙塔”勇氣,推動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場。

牛弩韜強調,經信部門要靠前服務,優化環境。全省經信系統要堅守“服務企業、服務創新、服務發展”理念,搭平臺、促轉化、優環境、建制度、聚人才,大力弘揚創新、企業家、工匠“三種精神”,推動技術、人才、平臺和管理等多種要素精準對接,推動企業、創客、高效院所、服務機構“四方”協同,推動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政策鏈“四鏈”聯動,厚植產學研融合創新的土壤。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