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政府使中國有底氣應對風險

2018-12-27 09:48:37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政府使中國有底氣應對風險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 主辦方供圖

26日,《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新書發布,該書認為,中國政府部門擁有大量凈資產,可以使中國有底氣應對風險。

2011年以來,李揚、張曉晶、常欣等組成的中國社科院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團隊以“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為總題目,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連續出版了三部專著。當天發布的專著為該系列第三部,其承繼前兩部專著,分析了2000年至2016年中國的資產、負債和財富情況,填補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數據的空白,為分析中國的國家能力、要素配置、財富構成與債務風險等提供了權威依據。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專著主要研究了中國財富規模、財富分配、財富效率以及資產負債表下的債務風險等四方面內容。

研究顯示,至2016年末,中國社會凈財富(非金融資產與對外凈資產之和)總計43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國社會凈財富水平,相當于美國同期財富水平的70.7%,位居世界第二。同期,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為74.4萬億元,相當于美國同期水平的57.2%,亦位居全球第二。

在財富分配方面,研究顯示,2016年,中國社會凈財富的73%歸居民所有,剩余27%由政府持有。專著指出,政府部門占有大量社會凈財富,是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顯著差異。2016年,英美政府凈資產均為負,而日德政府凈資產占社會凈財富比重均不足5%。中國獨特的財富持有結構,既反映了現階段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特點,也體現了公有制為主體的制度性特征。

專著認為,從風險維度看,政府部門擁有大量凈資產是國家能力的重要體現:它使得中國能夠有底氣地應對風險。但是,從效率維度看,政府直接擁有和配置大量資產,也致經濟的整體效率下降。長遠來看,中國需要盤活和重置政府存量資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僵尸國企的退出,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政府擁有大量凈資產使中國有底氣應對風險

專著對中國的債務風險進行了評估,專著認為,結合中國的國民凈財富數據,在應對債務風險問題上,中國有足夠的信心。2000年至2016年,中國政府負債從2萬億上升至27萬億,規模擴大至原來的13倍,同時政府資產也同步增長,從11萬億元上升至146萬億元,規模擴大至原來的12.8倍。這樣,中國政府所擁有的凈財富就從9萬億元上升到119萬億元,規模亦擴大至原來的12.7倍。近120萬億的政府部門凈財富,構成應對債務風險的雄厚基礎。

專著指出,盡管龐大的凈財富是抵御債務風險的基礎,也需要考慮未直接計入的各類隱性債務、政府資產的流動性、資產價格的順周期性等因素對政府凈財富的沖擊。

鑒于以上,專著得出結論,擁有規模較大的政府資產凈值,并不能保證中國高枕無憂,面對可能到來的“驚濤駭浪”,必須做好預案,長遠看,不斷優化存量財富配置,才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這方面,中國尚有大量改革任務需要完成。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