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從發現單車到使用單車 耗時從平均120秒左右降低到30秒左右

2019-07-24 16:40:45    來源:廣州日報

越來越多人使用共享單車

廣州的共享單車色彩越來越豐富

智慧之路(下)

智能技術如何改變世界?其實,就是從改變我們身邊許多常見的小物品開始,比如單車鎖。傳統單車鎖,鎖芯通過機械結構上來判斷實體鑰匙是否匹配,只有鑰匙匹配,才能將鎖打開。而共享單車有智能鎖,只需通過手機掃一掃,向云端服務器發送請求,開鎖指令就能下發到智能鎖,“嘟”一聲就開鎖。

如今,基于數據、算法、機器學習和云計算的實現,智能鎖、智能終端和大數據平臺等科技得到提升,共享單車已經進入2.0時代——開鎖從“4~6秒”到“亞秒”、駛入“黑洞”區、違停等會“提醒”……在不知不覺間,人們對單車的使用習慣、節能減排和行車安全都帶來了顯而易見的變化。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周偉力

開鎖從“4~6秒”到“亞秒”:即開即走

廣州市民李奇(化名)是一位共享單車的忠實用戶,從免費時代用到了現在的付費時代,辦理了包括次卡、月卡、季度卡到半年卡在內的所有套餐,累計騎行超過2500公里。在共享單車野蠻生長的時代,盡管騎行感生硬、厚重,使用舒適感并不高,但李奇堅持使用摩拜。原因很簡單,摩拜從一開始便是智能鎖。

近來,廣州城中共享單車的色彩豐富了不少。據了解,6月,摩拜單車、哈羅單車和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三家企業簽訂《廣州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投放及管理服務協議書》,未來3年內在廣州市核心區域共投放40萬輛互聯網租賃自行車。

于是,李奇開始嘗新。他告訴記者:在騎行舒感上,哈啰單車和青桔單車要略勝一籌,車輛新、車況好;單車數量上,摩拜和哈啰一樣隨處可見,而新品牌智能鎖的便捷性則是最吸引他的。

在琶洲,全媒體記者現場嘗試了幾個品牌共享單車的開鎖速度。結果顯示,摩拜單車開鎖時間在4~6秒之間;哈啰單車在極限狀態上,能基本達到其宣傳的“亞秒”(0.99秒)級。所謂“亞秒”,便是“低于一秒”。“亞秒”級速度開鎖,意味著,手機剛掃描完二維碼,還未收回來,自行車的智能鎖便已經打開了。而青桔單車的使用感受與哈啰單車相近,開鎖時間在1秒左右時,較為迅捷,基本不用等待。

開鎖速度從“4~6秒”降低到“亞秒”,用戶的用車習慣正在發生變化:無需再拿著手機等待,即掃即開,即開即走;手機掃描完后,可以將手機收起來,絕大多數情況下不用進行第二次掃描;從發現單車到使用單車,耗時從此前平均120秒左右降低到30秒左右。

借助大數據

駛入“黑洞”區、違停等會“提醒”

隨著共享單車智慧運營的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精細運營正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率。一直以來,“違規停放”是共享單車給城市移動出行提供“快”的同時,而伴生的痛點。“違停”的問題能否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哈啰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告訴記者,“現在在廣州投放的哈啰單車搭載第五代的智能鎖。這一代智能鎖攜帶‘提醒’功能,哈啰通過算法將車輛經常出現長期閑置或者失聯的區域劃為‘黑洞’區域,并設置成‘禁停區’,當用戶即將把車騎入禁停區時我們會通過推送提醒等方式來提醒用戶。”

顯然,這種“提醒”會降低用戶體驗,讓用戶感覺到“束縛”。但是,這也是一個行業走向“成長”的過程。隨著行業的成熟,共享單車的使用正從“無序停放”朝著“規范管理”轉變。用戶在享受共享單車“便捷性”的同時,也要承擔“自行車管理”的責任。在今年在中國交通報社主辦的“共享單車可持續發展圓桌座談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運輸研究中心主任程世東指出,共享單車行業進入了比較理性的階段,規范管理才是共享出行行業的未來。

與此同時,借助于分層管理,綜合運用物聯網、定位技術等手段,在用車需求大的核心區域(如地鐵站口、醫院、商場、綜合交通樞紐等重點地段)劃定和增設電子圍欄,共享單車企業已經能夠精細設定運營區、禁停區、停放區,引導用戶在指定區域內騎行和停放,并匹配相應的獎懲措施。

在智慧出行的大勢下,借助大數據優勢優化運營是共享單車所必須走的路,如何精準分析、預判城市人群短途出行的需求、位置以及時間,才能讓共享單車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像滴滴出行APP端單車頁面已上線“發現壞車”“舉報私占”的舉報入口。青桔單車的用戶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分類舉報,平臺技術、客服和線下運維人員會及時根據具體情況分級分類跟進處理。

第一時間將車投放有需求的地方,這是共享單車企業需要不斷提升的領域。通過不斷升級硬件及以數據和算法驅動,現在的共享單車已經實現智能運營。像共享單車企業能將運維工作人員從冗余低效的機械重復的工作中抽離,配合藍牙道釘等精益管理技術,大幅提升共享單車在城市中的管理效率。

記者觀察:

隨著科技的發展,共享單車、智能鎖的迭代升級表明,不僅讓更加高效的移動出行正在逐漸夢想成真,而且安全、可靠、環保的基本訴求正在一一兌現,速度之快變化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現在看來,共享單車和智能鎖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尤其是在5G網絡和應用逐漸普及后。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產業整體演進的力量,不要低估發展帶來的巨大能量。既然現在做共享出行還有風險,自然會有人想出這樣的點子:再等一等,等到技術成熟,再來摘桃子。智能技術是共享出行成敗的關鍵,而智能技術需要時間來積蓄和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后,要提醒一點,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使用將朝著更嚴格規范管理的方向轉型升級。五年之后,當共享行業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希望你和我能夠自豪地說:“共享改變移動出行,其中有我的一分力量。”

智能提高安全性

將來或能“感知”違章

那么,如何減少逆行、闖紅燈等現象?李開逐介紹,目前在共享單車領域,“兩輪”出行工具已經具備“感知”能力。即,通過精準定位,系統能夠描繪出行駛的線路,并判定是否逆行、是否與機動車搶道,并給出提醒,進而降低行駛危險。出于成本考慮,這一技術已經應用到哈啰兩輪助力車以及電動車上。他說,“這一感知系統對電池電量、成本和造型設計有更高的要求。相較于自行車,‘小電驢’體積大,電池容量高,可以搭載這一系統。”

什么時候在單車搭載感知系統?哈啰出行沒有給出準確的答復,這取決于市場,也取決于技術迭代的速度。而“精準定位”將是“感知”能力的前提與基礎。李開逐還表示,目前共享單車多是采用衛星定位,定位精度在“10米”級。“10米”級定位可以適用于當下,但未必能夠適用于未來,“接下去,借助于WiFi定位等技術,共享單車定位可以進一步提高,精準到‘米’級”。

在面對廢舊、無法再騎行的單車如何回收處理這一問題,不少共享單車企業提出了相關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哈啰出行從成立之初就提出單車全生命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在車輛“設計、生產、投放、管理、回收、再生”等單車全生命環節貫徹國際循環經濟中標準的“3R”原則,即Reduce(減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循環),在單車的全生命環節盡可能地優化資源利用,減少浪費。

5G網絡下

應用場景更有想象力

今年,我國5G正式商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無疑會給共享單車行業帶來更多的可能。但必須指出,智能鎖OTA升級需要的數據,要遠低于手機、平板、汽車等智能終端。所以,市面上的智能鎖正在4G升級。至少在當下,成熟的4G技術要比新鮮的5G更適合共享單車。

基于4G,智能鎖能已經能夠實現更為快速的OTA升級,能更為高效地執行包括運維管理、大數據、算法等在內的“黑科技”,能在綜合維度上提升“智慧運營體系”的效果。

創新者難以從一開始就將新網絡設計得盡善盡美,新系統是在使用、實踐過程當中,逐步完善,結構優化,再對原有設計框架進行重構,最后才趨于成熟和可靠。事實上,不單共享單車,比共享單車大一號的共享汽車同樣也是“使用4G,同時對5G進行技術儲備式的研發”。因為,共享出行與安全息息相關,哪怕一丁點錯誤也不能犯。

當然,共享出行企業們已經在“暢想”5G技術行業會給移動出行帶來的變化,比如物與物之間高速連接,還比如與云計算、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相結合,能帶來更多的創新空間。這些企業中有“兩輪”的哈啰與摩拜,也有“四輪”的曹操和如祺。他們深悉,5G時代能夠給市場帶來巨大的增量空間,但同樣意識到這會是一場長期而艱苦的尋覓路程。對于普通用戶,我們在使用的4G智能鎖便捷性、安全性的同時,可以想象5G時代的應用場景將更為便捷、安全。

【延伸閱讀】

共享單車2.0解決方案

通過智能鎖、智能終端和大數據平臺等自主研發成果,基于數據、算法、機器學習和云計算實現數據智能,驅動運營決策智能化,有效進行供需預測、精準智能調度、智能派單等工作,同時,依托藍牙、人工智能視覺交互系統等精益運營技術,助力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率。

廣州對共享單車做出新嘗試

在一線城市中,廣州率先做出新嘗試,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在2019年4月底發布招標公告并于6月20日發布中標通告,分配40萬輛共享單車配額給到3家中標運營商。除哈啰單車外,青桔單車也正式登陸廣州。

關鍵詞: 共享單車 開鎖 智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