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哪吒之魔童降世》再次掀起觀影熱潮,重新定義了國產動漫的高度

2019-08-07 15:43:2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這個夏天,一個面相兇猛、掛著兩只黑眼圈、喜歡雙手插兜兒的小孩兒走上銀幕,也走進了觀眾的心里。這不是他第一次親近大眾,早期他就已經被很多影視劇塑造過,只不過這一次他顛覆了以往的形象,“丑”“萌”上線,他就是哪吒。自上映以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不斷打破多項紀錄,位列中國電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一。

繼《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之后,“80后”導演餃子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再次掀起觀影熱潮,重新定義了國產動漫的高度。這個高度不僅僅指制作效果,還包括角色塑造、故事情節等多個方面。盡管有些網友依然抓著影片瑕疵不放,但筆者認為,這部電影是不完美中的完美之作,大眾也更多地將目光聚焦于影片的閃光點,為國漫的崛起歡呼雀躍。

說起該片的導演餃子很多人都很陌生,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他并非科班出身,入行的時候還曾受到不少歧視和偏見。在該片的制作過程中,由于經費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幾乎所有環節餃子都親力親為,追求每一幀的完美。他沉淀5年,拿出最大的誠意交出這份答卷。事實證明,他是有天賦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回歸電影本身,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技能設定沒有變,混天綾、風火輪、火尖槍、三頭六臂等元素依然存在,傳統神話中與哪吒相關的那些人物及關系,如父親李靖、母親殷夫人、師傅太乙真人等也都存在。但影片的故事情節構架在傳統神話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擺脫了翻拍經典時“炒冷飯”的尷尬。這正是該片吸引人的地方,韻味猶在但又與眾不同。

影片中每個人物形象都被刻畫得很鮮明,且笑點十足。童年時期的哪吒選用了一個極其反差的成人音色,這與前段時間上映的《名偵探皮卡丘》中皮卡丘的反差萌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很討人喜愛。太乙真人的塑造也顛覆了傳統印象,心寬體胖、嗜酒貪睡、說著一口流利的四川普通話,一言一行都惹人捧腹大笑。“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這類幽默搞怪的臺詞影片中頻頻出現,臺詞的精心打磨也為影片增加了不少笑點。

在引人大笑連連的同時又不失淚點,是該片令人回味無窮且成為爆款的重要原因。哪吒生下來就被世人唾棄,孤獨成長的他渴望友情;笨拙地想要證明自己,卻很難擺脫別人對他的偏見;面對天劫他不低頭不認命。在這些揪心的過程中,還穿插著李靖夫婦對哪吒的親情,敖丙與哪吒之間的友情,太乙真人對哪吒的師徒情,淚點接二連三。

當然,影片中細節的設計也叫人拍手叫絕。一方面是畫面的精心雕琢。作為首部IMAX國產動畫,其特效鏡頭占80%,最終呈現的效果很燃很過癮,完全碾壓“五毛錢”特效。其中四個人在“山河社稷圖”里糾纏搶筆那一段,畫面過渡自然精彩刺激。另一方面是情節的巧妙構思。太乙真人那頭不起眼的豬不僅“花樣百出”,最后還成了影片中的關鍵物件,大大出乎觀眾的意料。酷似三星堆青銅立人像的兩尊守衛其本身的設計就令人驚喜,電影尾聲兩尊守衛關押水怪的橋段,原本一個鏡頭足以交代,但該片多次給予鏡頭,有效調節了高潮部分緊張激烈的氣氛,達到出其不意的爆笑效果。

電影中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遵循著現實中豐滿的人性特征,再次打破觀眾對國產動漫“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這部電影不僅能引發“大觀眾”對童年的追憶,還能激發“小觀眾”對相關系列神話故事的好奇。此外,電影中還蘊含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堅定信念和不折服于命運的精神,以及對家庭教育的思考,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好電影,更是國產動漫進階的一個標桿。

關鍵詞: 國產動漫 哪吒 電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