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時隔近12年再次倒掛 專家認為對人民幣匯率及資本流動影響可控

2022-04-12 09:27:43    來源:證券日報

北京時間4月11日上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5.5個基點至2.76%,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為2.75%,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自2010年6月11日以來首次出現倒掛。

“中美利差倒掛,直接原因是中美貨幣政策背離,根本原因是中美經濟基本面背離。”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中美利差倒掛是否會對人民幣匯率及資本流動帶來影響,接受采訪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美利差對二者造成的影響有限。當前,貨幣政策應抓緊時間窗口,采取措施支持實體經濟。

短期內或將持續倒掛

4月份以來,10年期美債收益率快速走升。據Wind數據顯示,4月1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2.39%,4月8日已升至2.72%。而同期我國10年期國債走勢則較為平穩,在此背景下,中美利差大幅收窄。

對于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出現倒掛的情況,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核心原因在于中美經濟周期的錯位。目前美國處于通脹周期,2月份CPI及核心CPI分別同比上漲7.9%、6.4%。而當前我國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CPI處于較低水平。

“相較于剛剛出現倒掛的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中美2年期、5年期國債利差于3月下旬便已出現倒掛。一般來說,短端利率水平取決于貨幣政策和資金面,而長端利率往往受經濟增長、通脹預期影響。”羅志恒表示,中美短端利差和長端利差均出現倒掛,反映了市場對于中美貨幣政策和經濟基本面背離的預期仍在升溫。

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是否會持續倒掛?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白雪認為,未來1個月至2個月內,美債方面,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縮表預期的消化仍存一定“慣性”,疊加3月份、4月份美國CPI數據大概率仍將保持高位,通脹預期或繼續推升長端美債利率;中債方面,國內經濟在短期內,尤其是二季度仍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寬信用的推進仍需寬貨幣“保駕護航”,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的可能性較大,中債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間。因此,中美利差在未來1個月至2個月內仍有進一步倒掛的可能性。

“再往后看,隨著美聯儲加息縮表靴子落地、美國經濟下行壓力顯現,10年期美債利率或將于二季度末開始進入下行周期,而屆時若國內疫情改善、穩增長政策發力,在經濟向好預期下,10年期中債利率仍有回升空間。”白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此,中美利差下半年有望“回正”。

貨幣政策仍將“以我為主”

理論上來說,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掛,可能會導致資本外流,進而引發人民幣貶值。不過,接受采訪的分析人士均認為,本輪中美利差倒掛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可控。

“中美利差出現倒掛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可控。近期債市、股市資金出現波動,很大程度上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后,國際資本普遍流出新興市場所致,不必從中美利差收窄角度過度解讀。這意味著目前證券投資項下的跨境資金波動仍在正常、可控范圍內,無需政策面做出過度反應。”白雪表示,展望未來,考慮到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金融市場會進一步對外開放、人民幣資產正展現出避險屬性,在經歷短期波動后,未來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仍是大方向。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近期也強調,當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形勢總體平穩。跨境證券投資短期波動,不代表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趨勢逆轉。

對于匯率,明明表示,中美利差并非主導人民幣匯率的關鍵因素,中美利差倒掛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有限。

白雪也認為,中美利差倒掛帶來的貶值壓力有限。數據顯示,2015年“811匯改”以來,中美利差變化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間的相關性很低——相關系數僅為0.1,遠低于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水平。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受到多重因素驅動,其中我國出口態勢、中美關系等更具影響力。

“目前來看,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態勢總體穩定,中美利差倒掛的短期影響可控。”明明表示,我國貨幣政策應堅持“以我為主”,同時需抓緊時間窗口,盡快推出降準、降息等政策,以支持實體經濟。

羅志恒認為,短期內我國貨幣政策仍將堅持“以我為主”,當務之急是盡快控制疫情,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低收入人群做好社會保障兜底工作。貨幣政策要以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靠前發力、精準發力,疏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渠道,有效提振經濟。

關鍵詞: 證券日報 貨幣政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