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從劃定監管紅線到能源保供穩價 煤炭市場發展畫出清晰路線圖

2022-05-25 13:46:10    來源:北京商報

原標題:求解燃“煤”之急

因煤炭與石油之間的替代關系,近期俄烏沖突的持續以及引發的連鎖反應,也導致外界擔憂今年國內的煤炭市場是否會重復去年的“煤超瘋”行情。5月24日,國家發改委提到,要部署開展2021年煤炭生產成本調查工作,與此同時,監管層面也已經密集發聲,一個月以來,從劃定監管紅線,到以煤炭為“錨” 做好能源保供穩價,方方面面為煤炭市場的穩定發展畫出了清晰的路線圖。

官方密集聚焦煤炭

國家發改委再次聚焦煤炭行業。5月24日,國家發改委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稱,近期,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價格成本調查中心組織山西、陜西、內蒙古三省區發展改革委、相關煤炭生產企業、行業協會召開視頻會,對開展2021年度煤炭生產成本調查工作進行部署。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以來,國家發改委提及煤炭的次數已經超過10次,此前一天,國家發改委剛剛發布了煤炭價格調控監管政策的系列解讀,明確煤炭企業不得通過關聯方大幅度提高價格出售煤炭。

此外,在近期國家發改委的表述中,還涉及“不得通過不合理提高運輸費用或不合理收取其他費用等方式變相大幅度提高煤炭銷售價格”,明確“煤炭經營者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無正當理由大幅度或者變相大幅度提高價格等四種哄抬價格的具體表現形式及其綜合考量因素”等。

在5月17日的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曾直言,國家發改委再次聚焦保供穩價,強調以煤炭為“錨”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密切監測煤炭市場價格變化,對超過合理區間的進行提醒約談。

事實上,不止國家發改委,在日前的國常會上,就曾明確提出保能源安全。落實地方煤炭產量責任,調整煤礦核增產能政策,加快辦理保供煤礦手續,再開工一批水電煤電等能源項目。而在4月21日的國常會上,更是早有提及“運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引導煤價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監管層面的密集發聲之下,今年以來煤炭價格已經出現顯著下降。本月初,央視財經報道稱,國內某煤炭貿易企業負責人提到,目前港口煤炭的現貨成交價,包括坑口的成交價都已經回歸到國家最高限價的范圍內。例如北方港5000大卡的煤炭,3月中旬最高成交價到1650元/噸,現在回歸到1000元/噸左右,大概回調了600元/噸。

中國能源網首席分析師韓曉平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煤炭是中國最關鍵的能源,起到托底作用。我國石油產量低,資源有限,一旦國際上有風吹草動,我們就很容易處于被動地位。我國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降低煤炭的對外依存度,增加產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證在世界發生任何變化的情況下,我國都有能力保證最基礎的能源安全。

傳導隱憂不可忽視

2021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相比之下,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僅有25.5%。而煤炭的下一步又鏈接著關鍵的電力,據悉,當前我國煤電裝機容量占比雖然下降至50%以下,但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卻在60%左右,仍然是全國電力供應的主要電源。

去年因能源轉型、供需錯配、哄抬價格等多方復雜因素的影響,煤炭價格一路水漲船高。正常情況下,動力煤價格一般維持在500-600元/噸的價格區間,但2021年動力煤價格一度突破2500元/噸,全年平均價格也達到了1030元/噸,創下了歷史新高。為此,國家多部門緊急出手調控,煤炭價格開始平穩回落。

但今年以來,俄烏沖突的爆發,以及相關制裁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下,石油價格飆漲,連帶著煤炭價格也一并“燃”起來了。5月20日,洲際交易所(ICE)交易的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動力煤期貨收盤價達到了417.25美元/噸,這一價格雖比3月2日創出的435美元/噸峰值降低了17.75美元,但仍比本月初上漲了27.85%,比今年初更是上漲了318.3%。

受此影響,國內煤炭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國家統計局24日消息稱,據對全國流通領域九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2022年5月中旬與5月上旬相比,23種產品價格上漲,27種產品價格下降。其中,煤炭板塊監測的7種產品中,5種上漲,2種下跌。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去年煤炭價格走高對經濟整體的沖擊還是很大的,這也是今年政策層面密集發力的原因所在,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但在某種程度上講,煤價上漲電價跟著上漲的問題也始終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所以才要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用行政性的手段設置漲價空間、加強監管等。

發電企業作為產業鏈重要的中間環節,上承煤炭價格上漲的壓力,下受民生資料漲價的制約,因此成為受影響頗大的一環。即便今年一季度,發電企業的利潤也尚未恢復。據悉,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大唐發電、國電電力四大企業一季度共實現歸母凈利潤2.88億元,同比下滑96.14%。

保供之下后期基本平穩

為控制煤價合理運行,今年5月1日,《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開始執行。《通知》指出,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引導煤炭(指動力煤,下同)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當煤炭價格顯著上漲、有可能顯著上漲或過度下跌時,將根據《價格法》按程序及時啟動價格干預措施,引導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韓曉平表示,我國在煤炭方面的市場化并沒有那么徹底,政府仍然有能力限制這種波動,即可以走市場化,但不可以為所欲為。從我國政府的角度看,目前主要的做法就是壓制煤價,其途徑就在于通過增加煤炭產量從而進行疏導。

事實上,保供早在2021年便開始發力,當年國內煤炭產量創歷史新高。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原煤40.7億噸,同比增長4.7%,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5.6%;進口量3.2億噸,同比增長6.6%,亦創2014年以來最高紀錄。

2022年以來,我國煤炭生產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生產方面,1-4月原煤產量同比增長10.5%,其中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4省區合計占比80.9%。進口方面,1-3月進口煤炭同比下降24.2%,4月由降轉增,同比增長8.4%。

“后期煤炭價格可能出現小幅上漲,但基本上是平穩的。”韓曉平分析稱,不過他也提到,比起煤炭價格,運輸問題更應該引起重視。目前我國煤炭資源并不稀缺,但存在著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如何將相對豐富的煤炭資源從西北地區運出來,就需要有一個相對較好的運輸配套,例如西煤東調等方式逐漸讓資源均衡起來。

“此外,一些消耗煤炭的高耗能企業也都跑到東部來了,進一步造成市場分配不均衡的問題,也給鐵路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就要求下一步要更好地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韓曉平表示。

林伯強也提到,受國際環境的影響,煤炭近期可能都會有小幅漲價的情況,不會像前幾年一樣下降到五六百的價格,那么與煤炭相關的企業就要留心,也要留意政府如何在電價上滿足發電企業,因為這對下游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關鍵詞: 保供穩價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