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全球熱文:葛蘭看空醫藥了?假的!“李鬼”頻繁出沒 行業掀起“打假”潮

2022-08-23 08:29:44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日,一則消息引發行業關注。有位名為“中歐葛蘭”的用戶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布觀點,稱“由于集采,醫藥與醫療行業邏輯不在了”。記者向中歐基金求證,此“葛蘭”實為“李鬼”冒充。


(資料圖片)

不僅葛蘭碰上了“李鬼”,上海市基金同業公會調研100多家基金管理人發現,約有三分之一基金管理人員遭遇過“李鬼”。手段約有兩類,一是冒充基金公司從業人員“薦股”,或是發布虛假觀點等;二是冒充基金公司售賣產品,誘導投資者打款投資。

基金公司也紛紛發布澄清公告。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兩年基金憑借賺錢效應逐漸走入大眾視野,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在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部分不法分子借著基金名義行騙,投資者應當進一步提高甄別能力,同時基金公司、監管等多方可以攜手打擊“李鬼”亂象。

明星基金經理遭“李鬼”冒充

8月20日晚,一位自稱為“中歐葛蘭”的用戶發文稱:“行業邏輯不在了。以前是暴利,現在集采,先是藥品集采,后來是器械集采,現在是牙科類集采,今后全部都會集采。所以邏輯沒有了。不能用以前的估值來評現在。”

該消息快速發酵,部分自媒體轉發該觀點,強調“葛蘭都對醫藥板塊悲觀,醫藥更沒希望了”。

葛蘭看空醫藥了?記者向中歐基金求證,中歐基金告訴記者,有社交賬號假冒葛蘭并發表不實觀點,已對相關賬號采取投訴舉報處理。

此前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也曾遭遇類似的問題。

例如,匯豐晉信基金投資總監陸彬曾多次被冒名,今年5月,有“李鬼”盜用陸彬的照片和身份,偽造基金經理的社交賬號、舉辦直播活動。6月,冒充陸彬的“李鬼”經過舉報之后仍未收斂,反而向QQ群內客戶推薦起了“二季度翻倍投資計劃”。

頭疼的還有深圳國源信達資本創始人史江輝。此前有不法分子冒充史江輝,通過微信號、QQ群、直播平臺等發布最新股市觀點、持倉信息,并且建立了一個國源信達的網站主頁。

“我之前在募集一些產品,騙子就說他們也在發產品募集資金,并給了一個募集賬戶,有好幾位投資者被騙了。”史江輝頗為無奈,通過公司名義發布聲明,提醒投資者明辨真偽。

記者梳理發現,景順長城基金副總經理劉彥春、東方港灣創始人但斌等知名投資人等都曾遭“李鬼”冒充。

多家基金公司發公告澄清

除了打著基金經理名義招搖撞騙以外,部分不法分子則冒用基金公司名義行騙。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密集發布澄清公告。7月以來,易方達基金、長城基金、國金基金、萬家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安信基金、淳厚基金、前海開源基金、湘財基金等超過10家基金公司相繼發布公告,提醒投資者謹防詐騙活動。

例如,8月2日,萬家基金公告稱,發現有不法分子假冒萬家基金APP、網站,或冒用萬家基金、萬家基金員工名義,變造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偽造線上合作協議,建立會員群、體驗群、交流群等,通過微信、假冒APP等方式聯系并誘導投資者,使用“招募合伙人”“推廣獎勵”“團隊獎”等表述誘騙投資者充值、轉賬的違法犯罪活動。

私募基金公司也遭遇“李鬼”。8月22日,源樂晟資產發文稱,有不法分子冒用源樂晟及其基金經理和其他工作人員之名,通過微信、QQ、企業微信、短信等方式,主動拉群、進行線上直播、非法薦股、收集投資人信息、組織線下活動,發布虛假信息、開展非法募資活動。“李鬼”們甚至做了“源樂晟基金慶功宴”“源樂晟第三季度交流峰會”等海報,誤導性頗強。

上海市基金同業公會曾開展“冒用基金公司名義進行詐騙行為的調查問卷”,截至7月10日,共計105家機構參與問卷調查。從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共有37家機構曾被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義開展詐騙活動,其中包括24家公募基金公司,13家私募基金公司。

進一步分析發現,公募基金更容易遭遇“李鬼”,共有47家公募基金參加問卷調查,其中24家遇到“李鬼”,比例高于50%。越是知名的基金公司,越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借助其名氣開展詐騙活動。

從詐騙活動來看,主要分為四類:

一是設立仿冒網站或者APP,盜用公司標識,誘導投資者下載。

二是冒充公司員工(主要為基金經理),建立微信群或QQ群聊,非法授課薦股,繼而騙取信任,誘導轉賬或充值。

三是詐騙分子通過淘寶店鋪/中獎短信客服,聲稱可以提供兼職機會,要求客戶下載某APP,提供偽造的聯合投資協議,忽悠客戶跟著“導師”的投資規劃投注。

四是不法分子向投資者提供偽造的金融監管局公文,偽造的公文上面寫了XX公司為其清退部分出借人的債權,冒用基金公司的名義,欺騙投資者打款。

“李鬼”亂象如何解?

不法分子冒充基金公司名義詐騙的行為既傷害了投資者利益,也影響了基金行業的聲譽。“李鬼”亂象究竟能否解決?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投資者角度而言,應當提高甄別能力。對此,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榮浩建議,投資人可以遵循以下判斷標準:首先,要求產品推薦人員出示基金從業資質證明;其次,查詢推薦人員所在單位有無基金銷售資質或者管理人資質;第三,打款流程上,如果選擇正規代銷機構,則資金匯入監管的募集資金專用賬戶;如果選擇管理人直銷,則資金匯入管理人基金交易對公賬戶。此外,投資者如果覺得產品設計特別復雜,或者有層層嵌套包裝的,則需要提高警惕,找信賴的專業人士或者律師多方問詢。

“投資人切莫被夸大的說辭和不可溯源的業績干擾。”滬上一位基金研究員直言,宣傳產品具有高收益的公司大概率是騙子。“你想要他們的收益,他們則想要你的本金。”

與此同時,部分自媒體為了吸引流量,不求證事情真相,如“中歐葛蘭”發布的內容被多個自媒體轉載,一定程度上使得謠言大范圍發酵,誤導投資者。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應當尋找正規渠道確認信息真假。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評價業務負責人劉亦千表示,目前自媒體發展迅速,但由于自媒體門檻相對較低,從業人員相對良莠不齊,其出產的新聞內容無法確保其嚴肅性,“虛假新聞”和“未經核實新聞”等現象層出不窮,建議投資者在閱讀該類新聞時,一定切記要在官方媒體上核實。

除了投資者提高甄別能力外,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監管等各方應攜手打擊亂象。多家基金公司建議:第一,希望公安機構對相關事件加大打擊力度和提高違法成本;第二,希望行業有統一的核實或公示機制,廣大投資者可以有官方渠道進行查詢、核實;第三,希望行業有統一的防范機制,能與公安等執法機關加強聯動和協作;第四,希望域名注冊商在接受注冊登記時,索要經營資質類的文件否則不得接受申請(金融類企業注冊登記)。

上海市基金同業公會已有所行動。針對上述第二條建議,同業公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8月底前應該就可以在上海基金同業公會的網站(www.samacn.org.cn)查到上海轄區各公募基金官方網址。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