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全球播資訊】以深度研究抵御市場波動 今年機構調研已逾30萬次

2022-09-20 08:53: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在市場波動頻繁的背景下,機構加大了對上市公司的調研力度。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機構對上市公司的調研次數超過30萬次,是去年同期的1.9倍;最近一個月,調研次數更是接近5萬次,環比大增72%。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較大,提升研究力度有利于更快地把握市場脈搏,挖掘投資機會。

深入上市公司一線捕捉機會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今年以來機構對上市公司的調研次數達30.78萬次,共有2168家上市公司進入機構的調研名單。而去年同期機構對上市公司的調研次數為16.58萬次,調研上市公司1777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僅如此,隨著近期市場波動加大,機構調研熱情再度高漲。最近一個月,機構調研次數接近5萬次,環比增加2.1萬次,增幅高達72%;受調上市公司數量937家,環比增加了336家。

最近一個月,各路機構中,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調研次數最多,均超過750次。以基金公司為例,嘉實基金、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南方基金等基金公司最為積極,調研次數均超過200次。

華安證券的一項研究發現,積極進行實地調研的基金公司往往具有較好的績效。這意味著,勤奮的機構投資者能獲得更好的業績。

“今年以來板塊間的輪動速度加快,雖然主線較為明顯,但波動也很大。就基金經理而言,除非是管理行業型基金,為控制凈值波動幅度,勢必不能依賴于某一板塊,而須不斷地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格上財富金樟投資研究員蔣睿說,受宏觀環境影響,行業變化更快了,基金經理即便與熟悉的上市公司進行溝通,頻率也提高了。

震蕩市機構調研量大增

從最近一個月機構調研的方向看,醫療器械、專用設備、金屬非金屬新材料等行業接受調研的次數居前,均超過2500次。

數據顯示,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的容百科技最近一個月內最受機構青睞,獲得機構調研875次,其中公私募基金就占了四成以上。半年報顯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達129.27%。緊隨其后的是自動化設備行業的怡合達,最近一個月共接待機構調研764次,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31%。

另外,從機構的調研方向看,醫療、新能源、TMT等領域頗受關注。比如,分別接待機構調研640次、491次的醫療器械股邁瑞醫療、醫美龍頭愛美客;被機構分別調研475次、458次的新能源概念股橫店東磁和邁為股份;被機構調研367次的消費電子龍頭立訊精密等。

調研隊伍中,還頻頻出現明星基金經理的身影。8月,此前通過易方達藍籌精選和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重倉國際醫學的張坤,參加了對該公司的調研;匯添富基金胡昕煒調研了大葉股份等;前海開源基金崔宸龍調研了汽車板塊的亞太股份、德賽西威。

看好A股中長期配置價值

“今年以來市場波動加大,想要獲得更多的超額收益,就要加大研究力度,及時捕捉行業與公司的最新變化。”某基金經理表示,盡管受各種因素影響,近期市場情緒比較低迷,但中長期配置A股仍能有一定的回報。

國聯安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羅春鵬認為,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望在年底觸底反彈,為股市走強提供支撐。“股市下跌的空間有限,投資者可考慮圍繞兩條線索進行布局:一是受益于經濟修復的藍籌板塊,二是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的成長板塊。”

近日,運舟資本投資總監周應波在某場渠道路演上表示,如果期望一些資產未來有較好的表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它們在“起飛”前非常便宜。他認為,現在很多行業已具備這樣的特點。當然,除了估值便宜,還需要向好的基本面配合。展望明年,當上述條件都具備后,可能迎來宏觀層面與各行業產業政策共振的時間點。

興業基金研究認為,當前市場越來越接近長周期的底部,投資者應保持耐心,逢低布局。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 市場波動 機構調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