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熱點在線丨八大券商主題策略:從產業周期看近期新能源大調整!新一輪反彈行情要來了?

2022-09-20 15:38:14    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每日主題策略討論,東方財富網匯總八大券商觀點,揭秘行業現狀,觀察行情走勢,提前為您把脈A股。

太平洋證券:從產業周期看近期新能源大調整


(資料圖)

如何從產業周期看近期新能源大調整。簡單的結論:1)歐洲干預(能源價格)、美國政策壁壘提升等事件,在歷史長河中都是短期周期現象。2)核心成長逐步到了布局時間點;短期機會在“內需股”;長期布局中國優勢領先技術。

展開看:1、行業整體周期看,核心關注中周期變化,核心成長的布局時間點逐步來臨。長期看,目前行業剛剛進入平價階段,處于新成長的起點。矛盾在于供需中周期,目前處于向上三年周期的高峰,現在擔心的是2023 年供需下降周期開啟后,需求會不會出問題,如果出問題,那短期不光殺估值,而且會殺業績。由于海外需求占比越來越大,所以歐美政策、需求的預期影響被邊際放大。但反過來想,目前對海外需求預期低,對應核心成長的公司就是布局時間點;內需股是短期避險地(如國內大儲、風光大基地等)。

2、從歐美的產業周期和經濟周期看,設置壁壘是短期現象,融合發展是長期趨勢。從歐美產業周期看,目前其新能源產業整體落后中國1-2 個中周期(5 年左右),設置一些壁壘(主要:只補貼國內、提高準入門檻等)是常規做法。回顧我國上一個周期電動車的發展,一樣在當時設置了類似動力電池白名單(LG、三星等拿不到補貼)等壁壘,但在2018、2019 年放開了特斯拉。我們預計在下一個供需低谷(2024 年-2025 年)歐美反而會鼓勵中國優勢企業過去。

3、從產業發展周期看,目前是中國優勢產業走出去的黃金窗口期,短期困難會倒逼中國企業真正有效走出去。從長期的未來看現在,歐美也很難獨立培養出自身新能源產業鏈,中國新能源產業鏈進一步走向全球是大勢所趨。畢竟終端性價比是核心,對比國內外產能成本,很多核心環節,我們優質產能的全成本都低于海外產能的現金成本;進而看國內產業的進化速度也快于海外,中國新技術也到了輸出的階段。

中國銀河證券:美國IRA法案短期對于鋰電產業鏈影響有限

從短期博弈角度來看,1)鋰電:2022年電動車維持高景氣度從而拉動鋰電池需求。產業鏈各環節的價格博弈以及利潤分配需要持續關注。美國IRA法案短期對于鋰電產業鏈影響有限。推薦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等;材料環節把握2條主線:海外拓展新客戶,推薦當升科技、中偉股份、貝特瑞等;供需偏緊議價能力強,恩捷股份、天奈科技、德方納米、杉杉股份、中科電氣等。

2)光伏:地緣政治以及大宗商品漲價,新能源價值凸顯。2022年全球需求共振。隨著各環節互相滲透,行業競爭程度加劇,但是互相作用的結果將帶來組件價格的下移,從而觸發增量需求利好全行業。硅料下跌周期即將開啟,電池環節有望成為最大受益方。

建議把握“新技術、逆變器、輔材”3條主線,推薦隆基綠能、晶澳科技、陽光電源、晶科能源、通威股份、中信博等。從長期價值角度看,1)儲能:能源轉型的關鍵一環,推薦派能科技、禾邁股份等;2)電網:“穩增長”拉動電力新基建,電網數字化轉型將深度擁抱新技術、新模式,推薦龍頭國電南瑞、許繼電氣等。

中郵證券:無懼海外短期事件的擾動!中國鋰電產業鏈和光伏產業鏈具備堅實的全球競爭力

中國鋰電產業鏈和光伏產業鏈具備堅實的全球競爭力,無懼海外短期事件的擾動,從需求端來看至多影響邊際的小幅節奏,不改長期向上趨勢,從供給端來看,優質全面的制造供應鏈,只有中國具備這樣的綜合競爭力。我們堅定看好新能源產業鏈的長期向好發展。

光伏:緊握確定性,推薦一體化組件和膠膜。光伏板塊是中國制造業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代表,隨著平價時代到來,以及全球碳中和浪潮的推進,光伏行業正處于周期性到成長性的轉變,預計到2025年均復合增速在30%左右。我們預計2022 年全球光伏裝機量255GW,同比+47%;其中中國預計裝機95GW,同比+79%,海外預計裝機160GW,同比+33%。雖然長期來看技術提升帶動產業鏈價格下降,但短期來看需求快速提升與硅料供給不足帶來的硅料漲價使得行業上下游處在博弈階段。建議逢低布局一體化組件和趨勢反轉輔材。

儲能:戶儲需求高歌,大儲值得期待,重點關注電池和逆變器。儲能板塊是全球能源革命的重要樞紐,長期空間大,在發電側、輸配電側、用電側都有重要應用。目前正處于導入期向成長期切換,隨著政策支持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儲能裝機量未來將得到快速提升,預計未來幾年復合增速在80%以上。我們預計2022 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量75GWh,同比+142%,今年歐洲出于能源安全考慮快速拉動了全球儲能需求,目前儲能景氣度較高。建議積極關注電池和逆變器。

建議關注標的來看,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當升科技、容百科技、德方納米、璞泰來、貝特瑞、天奈科技、恩捷股份、星源材質、壹石通;光伏: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福斯特、海優新材;儲能:派能科技、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威、禾邁股份、昱能科技、德業股份等。

長城證券:鋰電全球逐鹿風起!國內鋰電供應鏈的競爭力與出貨速度保持長期樂觀

IRA 開放了美國國內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數量上限,但也進一步限制了獲取補貼的條件,具體包括電動汽車必須在北美組裝制造、一定比例的電池材料和關鍵礦產必須來自美國或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旨在加強美國本土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同時德國等歐洲國家也逐漸強調鋰電池的本土化生產,鋰電池供應鏈的全球競爭將愈演愈烈。

對此,我們認為,國內整車出口美國一直較少,IRA 對于新能源車廠商影響有限;而對于鋰電產業鏈,國內從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再到動力電池均具備顯著的產能、技術、渠道、成本優勢,歐美國家本土化生產的高資本開支以及需求缺口難以匹敵我國鋰電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短期內歐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仍難與中國供應鏈脫鉤。

與此同時,國內鋰電各環節廠商也在加速出海,寧德時代德國工廠、匈牙利項目蓄勢待發,遠景動力、國軒高科全球布局落子,蜂巢能源近日宣布建設第二家歐洲電池工廠,億緯鋰能在匈牙利建廠,上游的當升科技、天賜材料、恩捷股份、新宙邦等領先企業也通過海外建廠、深度綁定海外電池廠商等方式實現國際市場份額的提升,我們對國內鋰電供應鏈的競爭力與出貨速度保持長期樂觀。

西南證券:歐美政策僅僅是短期催化!調整之后的電新板塊出現長期投資機會

近期電新板塊受歐美政策利空影響,大幅調整,我們認為,歐美政策僅僅是短期催化,國內新能源產品比較優勢明顯,調整之后的電新板塊出現長期投資機會,長期看光伏、新能車板塊未來都是增速較高的行業。短期看,電新各板塊估值處于年內低水平,有強反彈機會。

目前各板塊中仍強烈推薦光伏板塊,近期,硅料新增產能將開始逐步釋放,下游需求將獲得充分滿足,環比增速提升。長期看,各國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需求增大,強烈建議積極布局光伏板塊;當前鋰電池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地位,若新能源車銷量持續環比上升,或存在超預期可能,板塊仍具有較好投資價值,建議關注4680 大圓柱、PET銅箔、高壓快充、鈉離子電池等技術創新板塊。近期大宗跌價較多,成本壓力緩解,建議關注電力設備相關標的。

新能源:歐盟可再生能源電價限價提案增加市場悲觀情緒,然從歐洲實際需求端看影響有限,冬季將至疊加北溪1號斷氣將增加對可再生能源需求。四季度國內部分電站項目亦啟動,硅料新產能逐步釋放,海內外需求共振推動產業鏈各環節需求與排產提升。特別需要提出,宏觀及長期角度看,各國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需求增大是大趨勢。海外政策方面利好不斷。持續底部推薦,細分板塊順序硅料>電池>硅片>組件,建議積極布局擁有alpha 的公司。

風電:在全球碳減排的大環境下,長期趨勢向好,短期上游原材料開始跌價利好零部件廠商,主機價格仍處于低位,裝機增速難以出現高增長,近期上游原材料松動,建議繼續關注行業未來開工情況及原材料價格走勢給板塊帶來的催化。

華西證券:歐洲市場高電價推動戶用儲能快速增長 儲能市場空間有望超預期

我們認為,全球能源轉型持續深入,風電、光伏裝機量規模不斷擴大帶來儲能領域景氣度攀升,歐洲市場高電價推動戶用儲能快速增長,儲能市場空間有望超預期。

我們看好:1)電池:儲能系統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將直接推動鋰電池需求提升,以及鈉電池、釩電池等技術發展以及應用,具備性能成本優勢、銷售渠道以及技術實力的企業有望受益。

2)逆變器:PCS 與光伏逆變器技術同源性強,且用戶側儲能與戶用逆變器銷售渠道較為一致,逆變器技術領先和具備渠道優勢的企業有望受益。

3)儲能系統集成:儲能系統集成看重集成商的集成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對零部件和下游應用的理解,在系統優化、效率管理、成本管控以及應用經驗具備競爭優勢的供應商有望在儲能市場規模擴大中受益。

4)高壓級聯:國內風光配儲政策力度加強,大容量儲能項目有望加速建設,高壓級聯技術有望迎來機遇。

5)海外儲能:歐洲能源緊張,需求加大帶來供需錯配機遇,海外戶用以及工商業儲能環節將受益增長。受益標的:智光電氣、金盤科技、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德業股份、科士達、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鵬輝能源、國軒高科、派能科技等。

東海證券: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光伏制氫大有可為

光伏發電的主要核心元件是太陽能電池,其他還包含蓄電池組、控制器等元件。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迅猛發展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光伏發電相關技術及建設規模已達世界領先水平,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因此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進程中,“光伏+氫”的組合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隨著我國光伏裝機量的不斷提升,棄光率維持在1%~4%之間,無法并網消納的電量高企,疊加光伏發電的波動性,需要尋找合理存儲無法消納電量的方向。目前儲能環節主要應用的有鋰電池、釩電池、鉛蓄電池等。將電能轉化為氫能,在需要“削峰填谷”或用電高峰時期,將氫能再轉化為電能,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目前已有部分光伏龍頭企業正在推進或建設示范項目。

據測算,10MW 光伏每小時可制造10 立方的氫氣,25 平方公里的光伏發電列陣,一年可以產100 萬噸的氫氣,在光照好的地方,制氫的光伏發電成本大概在1 毛5 分錢一度電,大幅度低于現在制氫的電力成本。隨著光伏裝機量的不斷提升,電解水制氫技術的不斷突破,光伏制氫是降低制氫成本的重要路徑之一。疊加終端用氫市場的不斷拓展,重卡、船舶、商用車、熱電聯供、工業冶金等對氫氣的需求不斷提升,看好后續光伏制氫的規模化、商業化推廣。

民生證券:新能車全球化不可逆轉 歐洲新能源需求仍向好

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鏈全球化進軍態勢不可逆轉。2022 年8 月16 日,IRA 法案落地。稅收抵免最高為7500 美元,對車用電池的上游關鍵礦物產地和電池組成部分產地作出限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仍可切入美國供應鏈體系獲稅收抵免,并且中國民企并非被定義為“敏感實體”。從新能源車全球化推進上看,“去中國化”過于困難。中國優質企業早已開啟出海遠征“歐洲”,并占有一定市場份額。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詞: 產業周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