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王來春獲郭臺銘提攜成小“富士康” 迅速崛起成長為富士康挑戰者

2022-10-17 17:01:20    來源:長江商報

面容憨厚、衣著樸素,曾經的打工妹王來春,用24年時間完成逆襲進擊之路,成為了“老東家”富士康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1988年,21歲的王來春背上行囊踏上了深圳的土地,初中學歷的她從車間女工做起,憑借嚴謹堅韌的工作狀態脫穎而出,獲得郭臺銘賞識逐步成長為富士康的管理層。在富士康打工10年后,她大膽選擇和哥哥王來勝一起創業,從“吃富士康剩飯”到去富士康化,再到與富士康同臺競技,王來春在不斷超越過程中打造了市值超2000億元的產業版圖,立訊精密(002475.SZ)也已成為全球連接器之王。

備受外界稱道的是,王來春、王來勝兄妹的同心。在持股立訊精密、甚至是薪酬方面,二人都是“平均分”。

同心的王來春兄妹還在進擊路上。在去富士康化后,高度依賴蘋果的立訊精密,也試圖逐步去蘋果化,借此降低產業風險。目前,除了繼續深耕消費電子領域,立訊精密正在發力汽車產業領域。

獲郭臺銘提攜成小“富士康”

草根王來春逆襲成功,與自身堅韌不拔性格有關,也與全球知名商人郭臺銘提攜不無關系。

1967年,王來春出生于廣東省汕頭市槐澤村,家中還有一個長她3歲的哥哥。貧苦的家境下,哥哥外出打工補貼家用,14歲的王來春輟學務農,但她憧憬著外面的世界。

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建廠,21歲的王來春通過招工成為流水線上的普通女工。流水線的工作單調乏味、勞動強度大,女工流動性大,但王來春對待工作仍然一絲不茍。王來春的突出表現被郭臺銘意外發現,并進行重點培養。

在富士康打工10年,從女工到組長、課長,王來春不僅學會了技術,更學會了管理。

1997年,是王來春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她辭職創業。她的大膽主動得到了兄長王來勝雙手贊成。個體經商12年的王來勝已有不少積累,他全部拿出來跟妹妹一起創業,小工廠取名“全勝”。

不知名的小廠很難找到客戶,王來春主動出擊,她找的第一個客戶就是老東家富士康。郭臺銘也支持王來春創業,將富士康“消化不了”的訂單交給王來春。

其實,這是互惠互利。王來春為富士康代工,可以活下來,而富士康則可以快速消化訂單,拿下更多訂單,提高運營效率。因此,“全勝”成了富士康的“富士康”,王來春逐步完成了原始積累。

1999年,深圳部分企業因經營不善而破產,王來春低價收購了一家名叫“立訊”的公司,獲得一批設備、技術人員。2004年,其投資設立立訊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就是目前A股公司立訊精密的前身。

富士康的規模不斷擴大,訂單越來越多,逐年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依靠為富士康代工,立訊精密規模也水漲船高。

2010年9月,立訊精密通過闖關IPO登陸深交所。根據招股書,2007年至2009年,來自富士康的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均超過45%,多年來,富士康一直都是他們的第一大客戶。

迅速崛起成長為富士康挑戰者

在大客戶庇護下難以長成參天大樹,王來春意識到,高度依賴富士康是有風險的。在去富士康化后,立訊精密成了富士康的有力挑戰者。

在代工期間,公司通過自主研發,陸續進入到彼時的熱門行業——PC、手機、汽車等。2007年前后,公司開發出臺式電腦連接線的自主品牌。

隨著自主品牌問世,在立訊精密上市之前,王來春積極開拓市場。王來春的底氣和籌碼是,為富士康代工,借此,相繼成為聯想、華碩等知名企業供應商。

王來春還積極推動并購以補齊短板、豐滿羽翼。隨著系列并購完成,王來春也完成了電子消費產品、企業級及通訊產品、汽車及醫療產品的產業布局,形成了“總部在東莞、生產在江西、研發在昆山”發展管理模式。

積極并購之際,也是立訊精密去富士康化之時。

2008年,爆發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全球蔓延,富士康受到了不小沖擊。基于此,富士康明確告知,未來可能沒有太多訂單交給立訊精密。

招股書顯示,2009年之前,立訊精密子公司協創精密主要為富士康代工,2010年終止了對富士康的代工業務,業務調整為自主生產連接器。

2011年,立訊精密收購昆山聯滔電子60%股權,2014年,又出資6億元將其剩余40%股權收購,合計耗資11.80億元。不惜重金收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切入蘋果供應鏈。借此收購,立訊精密成為了蘋果iPad連接線供應商。

這只是開始。2017年,立訊精密獲得蘋果AirPods代工資格,此后又成為AirPods最大的代工廠。

去年初,立訊精密再次大規模收購,將江蘇緯創、昆山緯新收入囊中,耗資33.50億元。這對立訊精密而言,是一次標志性事件。標的公司是全球僅有的三家iPhone手機代工廠之一,正是這次收購,立訊精密正式取得蘋果手機的代工業務。而這,也是富士康的核心業務。

由此可見,一步一步,從為富士康代工,到去富士康化,再到如今成為富士康的競爭對手,立訊精密在逐漸發展壯大。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已經成為蘋果在中國以外最重要的生產中心,為其生產各種旗艦產品,包括iPad和暢銷無線耳機AirPods等。而立訊精密和富士康均已經在越南建廠,二者同臺競技。

進擊汽車產業打造第二曲線

一頭扎進蘋果供應鏈條中,立訊精密迅速成長為資產超千億的龐然大物。不過,高度依賴蘋果也帶來了新的風險。

2010年,上市當年,立訊精密實現營業收入10.1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1.16億元。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01.39億元、10.79億元。2017年開始,業績增速加快,到2021年,其營業收入達到1539.46億元,較2015年增長14.18倍,凈利潤達到70.71億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9.61億元、凈利潤37.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23%、22.49%。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為60.97億元—65.66億元,同比增長30%—40%。截至今年6月底,立訊精密總資產1313.55億元。

毫無疑問,依托立訊精密,王來春、王來勝兄妹躋身富豪之列。截至今年10月14日收盤,立訊精密總市值為2100.50億元,王來春兄妹持股財富合計約為813億元。

王來春、王來勝的財富分配十分均衡。二人各持有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50%股權,王來勝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另外持有0.17%股權。目前,王來春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來勝擔任副董事長。2020年、2021年,兄妹二人的年薪均為240萬元。

在分析人士看來,王來春兄妹能夠成功逆襲,一方面是抓住了產業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則是依托研發形成自主品牌道路。

在研發方面,2015年,立訊精密投入5.82億元,2021年增長至66.42億元,累計增長10.42倍。

在經營業績快速增長之時,王來春面臨新的風險也不容忽視。2021年,立訊精密來自消費電子產品的收入占比為87.46%,較2020年的88.45%略有下降,但仍然占比偏高。

近年來,全球貿易環境日趨復雜,A股公司歐菲光被蘋果剔群后,經營業績一蹶不振,至今尚未走出虧損的陰影。

王來春也意識到這一點,早已著手布局,重點是發力汽車業務。

其實,立訊精密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已經超過了十年。目前,公司已形成汽車線束、連接器、智能新能源、智能網聯、智能駕艙/控制等主力產品線。今年上半年,公司汽車業務收入為21.11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58%。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2月,立訊精密宣布與奇瑞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借助奇瑞集團,王來春試圖推動立訊精密提升Tier1廠商的核心零部件綜合能力,并最終成為Tier1領導廠商。

立訊精密能否擺脫對蘋果的依賴,能否持續高速增長,對王來春來說,又將是一次重大挑戰。

關鍵詞: 富士康強有力的競爭 與富士康同臺競技 在持股立訊精密 薪酬方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