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陳景河紫金山上10年探索挖出金山 紫金礦業高速進擊新能源欲演繹新奇跡

2022-10-24 12:25:30    來源:長江商報

陳景河做了兩件事令市場震動。

2020年,時年63歲的陳景河喪妻后迎娶38歲的投行女錢冰,震動了金融界、投行圈,甚至是全球資源界。

1982年至2022年,40年間,陳景河堅持不懈“掘金”,將一家僅76名員工的無名小廠打造成資產近3000億元、員工超2.3萬名的有色巨頭、全球大型跨國礦業集團。陳景河成為業界不可忽視的人物。

從福建上杭紫金山起步,一點點發掘,一步步前行,擴張至全國,覆蓋到全球。陳景河執掌下的紫金礦業(601899.SH),創造了中國礦業力量和速度,奪下了諸多世界第一。

最近數據顯示,紫金礦業位居2022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第325位、全球金屬礦業企業第7位、全球黃金企業第1位;位居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第407位、《財富》中國500強第53位。

不同于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金鉬股份等行業巨頭,紫金礦業仍是一家地方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年盈利超百億。陳景河身家不到10億元,與動輒百億身家的富豪不能相提并論,但紫金礦業成長為行業巨人,一定有他的貢獻。

全球新能源浪潮襲來,紫金礦業搶抓機遇,再度奮進,進軍新能源。陳景河希望,再創紫金奇跡。

紫金山上10年探索挖出金山

陳景河被稱學者型企業家。他的傳奇,源自他對科學的執著與堅定信念、時代及社會給予的鼎力支持。

1957年,陳景河出生于福建龍巖的一戶貧窮農民家庭,那里是一個礦區。相傳,從小,陳景河就喜歡石頭,上中學時酷愛地理,是遠近聞名的“地理通”。

1977年,是陳景河人生第一個轉折點,他考取了福州大學地質專業。1982年,大學畢業后,他進入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隨即到紫金山進行地質勘探。自此,他與紫金山結下不解之緣。

紫金山位于福建龍巖市區西南部,海拔1209米。據《汀江府志》記載,“宋康定年間,紫金山盛產金,因名。”

1982年開始,在單位支持下,陳景河每天帶隊在紫金山上找礦。上山背干糧、下山背礦石,一年的努力,終于有了發現。隨后,陳景河又和團隊耗費了近10年光陰,勘探清楚了具體礦量、種類。

1992年,福建上杭縣決定開發這個礦山,但是有專家認為金礦的總儲量只有5.45噸,開采成本太大。

陳景河不甘心,此時,已是福建省地質局最年輕高級工程師的他,主動請纓,前往上杭縣礦產公司擔任總經理,踏入前景不明的礦產商海。

上杭縣礦產公司是紫金礦業的前身,當時只有76名員工,靠買賣零星礦產發工資。

陳景河獨辟蹊徑,力排眾議,大膽采用投資額低、生產成本低的堆浸技術。出人意料,陳景河成功了。1993年,陳景河在紫金山上挖出了第一桶黃金9.3千克。于是,公司正式更名為紫金礦業。

初嘗成功喜悅,陳景河信心更足,曾經的反對者對其刮目相看,主管部門對他更信任了。10余年的青春豪賭,陳景河向社會證明了自己的判斷。

緊接著,陳景河大張旗鼓開發紫金山。1993年至2000年,紫金礦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提升開發的科技含量。1997年,紫金山驚天一爆,宣告由洞采改為露天開采。當年,年產黃金1136.3千克,年利潤2000萬元,紫金山成了真正的金山,被稱為中國單體礦山保有可利用儲量最大、采選規模最大、黃金產量最大、礦石入選品位最低、單位礦石處理成本最低、經濟效益最好的黃金礦山,堪稱“中國第一大金礦”。

大規模開發需要大量投入。陳景河決定借力資本市場。

紫金礦業通過三步走完成改制,吸收職工入股,吸收民營資本,新華都集團就是此時入股并獲得巨額收益的。

2003年12月23日,紫金礦業成功登陸H股市場,2008年4月,回歸A股市場,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A+H”上市公司。

全球收購打造紫金速度

得資源者得天下!陳景河用行動向社會闡釋了他對這一句話的理解。

一座紫金山已經不夠陳景河挖了,他將目標轉向了全國、全世界。步入資本市場后,紫金礦業的融資渠道、市場影響力、品牌知名度等均明顯提升,借力資本市場,陳景河推動紫金礦業大舉收購。

早在2006年,紫金礦業就在部署國際化。2007年前后,公司通過股權受讓方式控股蒙古納日陶勒蓋金礦、越南大班鉛鋅礦和周邊的鐵礦,入股英國倫敦上市公司RidgeMining并成為其最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紫金礦業以要約方式成功收購英國倫敦上市公司蒙特瑞科,創中國公司以全面要約方式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第一例,以及中國收購英國上市公司的第一例。

類似的收購日益頻繁。wind數據顯示,2014年,紫金礦業收購KMC100%股權、NKWE部分股份、坤宇礦業70%股權、姆索諾伊51%股權。2015年收購加拿大PretiumResourcesInc.部分股權、Bullabulling100%股權、Ivanhoe公司部分股權、鳳凰黃金32.16%股權,2016年收購諾頓金田17.57%股權、卡莫阿控股49.5%股權及股東貸款、黑龍礦業100%股權等。

單筆最大規模的收購發生在2019年,公司耗資93.63億元收購Nevsun100%股權。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在陳景河的推動下,紫金礦業在全球實施了40多宗收購案。標的資產多為礦山,包括金礦、銅礦等,足跡遍布塞爾維亞、剛果、秘魯、哥倫比亞、澳大利亞、內蒙古、阿根廷、南非等10多個國家及地區。

最新的收購是,40億元收購瑞銀礦業30%股權、59.10億元收購金沙鉬業84%股權。

粗略估算,近10年,紫金礦業投入收購的資金超過500億元。

通過系列收購,紫金礦業的資源儲量迅速攀升,成為全球知名的綜合性礦產資源集團。根據財報披露,紫金礦業銅礦儲量相當于中國總儲量的75%左右,公司在全球擁有一批世界級高品質礦產資源,其中剛果(金)卡莫阿銅礦資源量達4359萬噸,為全球第四大高品位銅礦,加上塞爾維亞佩吉銅金礦、西藏巨龍銅礦,公司形成了銅礦“增長群”,銅產量全面爆發。此外,哥倫比亞武里蒂卡金礦金資源量達320噸,平均品位6.93克/噸遠高于全球原生金礦平均品位。阿根廷3Q鋰鹽湖項目為全球最優質的鋰鹽湖資源之一。

紫金礦業的資產規模也反映了全球布局的速度。2008年底,公司總資產為262.18億元,到今年9月底,總資產達2867.70億元,累計增加2605.52億元,增長了10倍。

陳景河說,世界是物質的,礦產資源是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基礎支柱產業。礦業是艱苦行業,紫金礦業實現了十年趕超世界超一流金屬礦業公司目標,創造了紫金乃至中國礦業的速度。

突進新能源開辟新戰場

全球掀起新能源浪潮,陳景河沒有缺席,正在以紫金速度突進。

2020年以來,市場對全球復蘇、通脹預期的演繹逐漸走強,礦產等周期品在這一輪中走出王者般的行情,紫金礦業收獲頗豐。

數據顯示,2018年,紫金礦業營業收入為1059.94億元,首超千億大關,同比增長12.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9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16.71%。2019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360.98億元、42.84億元,同比增長28.40%、4.65%。

2020年、202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15.01億元、2251.02億元,同比增長26.01%、31.25%,對應的凈利潤為65.09億元、156.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93%、140.80%。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041.91億元、166.67億元,同比增長20.84%、47.47%。

上述數據表明,2020年以來,紫金礦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持續快速增長,且凈利潤的同比增速明顯高于營業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約10億元。

2021年,紫金礦業剛果(金)卡莫阿的一期銅礦、塞爾維亞丘卡盧的金礦以及西藏巨龍銅礦一期均建成投產,塞爾維亞和哥倫比亞的兩個項目亦實現技改投產,帶動公司主營礦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面對全球產業變革,陳景河表示,紫金礦業將不斷增加重要礦產資源及新能源礦產的儲備,加大對光電、風電和氫能等新能源及新材料產業的投入,顯著加大清潔能源在企業生產中的使用比例,為全球碳中和目標作貢獻。

其實,陳景河早已付諸行動,且左手買礦建鋰鹽項目,右手新建磷酸鐵鋰等新能源材料項目。

去年10月,紫金礦業出資50億元收購加拿大3Q鋰鹽湖項目,項目一期設計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預計2023年底建成投產。

今年初,公司與剛果(金)國家礦業開發公司合資成立卡坦巴礦業啟動首個硬巖鋰礦勘查項目。

今年4月,紫金礦業出資76.82億元收購盾安集團旗下四項資產包,將拉果錯鹽湖鋰礦項目收入囊中;6月,出資18億元收購厚道礦業71.14%的股權,獲得湘源鋰多金屬礦100%權益。

系列收購之后,紫金礦業形成“兩湖一礦”格局,整體碳酸鋰當量資源量超過1000萬噸,約居全球主要鋰企資源量前10位。公司遠景規劃碳酸鋰當量年產能15萬噸以上,成為全球重要鋰生產商。

在新能源材料方面,紫金礦業旗下的福大紫金氨氫能源工業化提速,磷酸鐵鋰、電解銅箔、高性能銅合金等項目建設加快。紫金鋰業擬與億緯鋰能、瑞福鋰業合資建設年產9萬噸鋰鹽項目。清潔能源應用比例提升,已形成風、光、水等電能并網裝機容量約123.2MW。此外,紫金礦業已經獲得A股公司龍凈環保控制權,正全力推進其“環保+新能源”戰略轉型,以圖產業協同。

陳景河在各方支持下,推動紫金礦業的鋰等新能源業務異軍突起。未來,新能源業務能否成為紫金礦業新的增長點,能否再造一個紫金礦業,陳景河會交出一份什么樣的新的答卷?

關鍵詞: 全球資源界 全球大型跨國礦業集團 贛鋒鋰業 天齊鋰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