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當前動態:分析|三季度GDP增幅擴大至3.9%,四季度有望延續回升勢頭

2022-10-24 15:54:13    來源:澎湃新聞

10月2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870269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第三季度GDP為307627億元,同比增長3.9%。

分產業看,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54779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50189億元,增長3.9%;第三產業增加值465300億元,增長2.3%。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21412億元,同比增長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305億元,同比增長0.7%,上半年為同比下降0.7%;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三季度GDP增速較二季度提升3.5個百分點

第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保持恢復勢態,GDP同比增長3.9%,增速高于二季度3.5個百分點;環比亦增長3.9%。國家統計局表示,三季度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明顯好于二季度,生產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

從“三駕馬車”看,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澎湃新聞表示,據測算,三季度消費對GDP的拉動力達到1.2個百分點,較上季度加快2個百分點。這主要與疫情對居民商品和服務消費的場景限制減弱,三季度就業形勢好轉增強居民消費信心,以及以汽車購置稅減半為代表的促消費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有關。

王青還表示,擴投資是三季度穩住經濟大盤政策的主要發力點,其中基建投資持續提速,制造業和社會領域投資保持兩位數高增,有效抵消了房地產投資下滑的影響,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增強。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對澎湃新聞表示,從結構看,目前經濟處于需求追趕供給,經濟向平衡恢復階段;消費復蘇加快,制造業和基建投資較大程度對了沖房地產投資拖累;外貿整體保持韌性。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三季度受疫情反復、高溫限電、地產低迷等因素拖累,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下沿。但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不斷發力,內需推動經濟保持恢復向好態勢。

出口方面,王青表示,三季度凈出口對GDP增長的拉動力達到1.8個百分點,較上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拉動力在較高水平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這主要與三季度中國出口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有關,意味著疫情后期“中國制造”優勢依然明顯,汽車出口等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王青還表示,短期內宏觀政策仍將保持穩增長取向,其中提振內需是關鍵。

基建、制造業投資增速雙雙回升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9%,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7%,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從環比看,9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3%。

分領域看,前三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1%,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增長39.5%。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6%,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五個月回升,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5.5%,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2.8%,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12.2%。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3559億元,同比下降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9%。

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司司長翟善清表示,從投資先行指標看,前三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0.8%,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投資)到位資金增長21.3%,有利于投資持續穩定增長。

周茂華表示,從投資數據看,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動能在增強,投資在穩定經濟大盤中發揮關鍵作用。本輪的穩增長政策加大重點項目融資支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PSL等加速落地。基建的進度加快與資金到位之間呈較強的相關性,政策效果在基建領域的顯現會比往年更明顯。由于當前外需前景不確定性較大,國內消費處于恢復階段,整體偏弱,房地產行業處于筑底回穩階段,基建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9月以來,新增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5000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加速落地,資金等項目和項目等資金情況都有緩解。溫彬表示,9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標由56.5%回升至60.2%,為近一年來最高水平,基建仍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制造業方面,溫彬表示,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回升。三季度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5.9%,與一季度持平,高于二季度的75.4%;同時,企業對未來預期好轉。9月制造業PMI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由52.3%回升至53.4%;BCI企業投資前瞻指數由52.5%回升至52.7%,企業對未來預期小有改善。

溫彬還表示,制造業投資增速能否持續回升還需觀察。由于企業盈利正在放緩,1-8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降至-2.1%,降幅繼續加大。隨著PPI回落,利潤預計仍將負增;同時,出口增速受外需限制或將延續放緩,將對制造業投資形成制約;而制造業投資去年下半年逐月走高,基數效應也不容忽視。

翟善清表示,下階段,要扎實落實盤活地方專項債結存限額、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加快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系列舉措,推動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民間投資環境,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撬動作用,有效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促進投資持續向好。

政策落地顯效,消費市場總體保持恢復增長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305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比1-8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三季度增長3.5%,二季度下降4.6%,一季度增長3.3%,三季度較二季度加快恢復。

今年以來,受疫情多點散發影響,消費市場在波動中恢復。分月看,年初消費市場保持較快增長,4月份降至低點,6月份后恢復增長。

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增速比8月份回落2.9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增長3%,增速比8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餐飲收入下降1.7%,8月份為增長8.4%。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董禮華表示,前三季度,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推動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消費市場總體保持恢復增長態勢。線上消費對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實體零售逐步改善,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增勢良好,綠色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鄉村市場銷售恢復較好。

周茂華表示,9月國內消費延續復蘇態勢,復蘇步伐略超預期。主要是國內不斷提升防疫效率,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國內采取措施促進消費恢復,從數據看,汽車銷售消息強勁,吃、穿、用類商品零銷售增長明顯等。

從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來看,溫彬表示,9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回升0.2個百分點至5.5%,未延續連續4個月下降態勢,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居民消費能力。三季度央行調查問卷顯示,選擇“更多儲蓄”的儲戶比例為58.1%,較上季度減少了0.2個百分點,處于歷史次高水平。選擇“更多消費”的儲戶比例為22.8%,較上季度下降1.0個百分點,“更多儲蓄”與“更多消費”之間的差值則擴大至35.3個百分點,繼續刷新歷史新高。消費意愿仍需要整固。

溫彬還表示,下一階段消費仍將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居民消費信心仍處于偏低水平,預防性儲蓄率仍然居高不下;二是居民消費的基礎仍然穩健,政策效應將會繼續發揮。預計消費有望延續穩健復蘇態勢。

周茂華也表示,目前消費面臨的問題是散點疫情影響,市場預期偏弱,房地產處于復蘇階段;但從趨勢看,消費動能有望進一步增強;主要是國內穩增長效果逐步顯現,有助于促進就業和收入改善,同時,國內房地產企穩復蘇,有望帶動國內消費動能增強。

四季度經濟怎么走?

展望四季度經濟走勢,王青表示,預計四季度宏觀經濟有望延續回升勢頭,GDP同比增速將升至4.5%至5.0%左右,進一步向常態增長水平靠擾,也有助于進一步夯實穩就業基礎。四季度消費將進一步修復,并逐步向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回歸,基建投資將保持兩位數高增,房地產投資拖累效應趨于緩和。

溫彬則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經濟韌性主要依賴于三大動能:出口、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波動主要來自疫情和地產。展望四季度,全球經濟放緩將會抑制經濟動能,但穩經濟政策作用繼續發揮,經濟增速會較三季度有所好轉,預計同比增長4.0%左右,全年增長3.5%左右。

“由于居民部門預防性儲蓄率仍處較高水平,加杠桿意愿不足,企業部門信心同樣需要整固。所以預計四季度經濟運行會略好于三季度,但回到5.0%-5.5%的潛在增長水平難度較大。”溫彬表示。

展望消費,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澎湃新聞表示,預計11月-12月消費增速大幅上行概率較低。同時,下半年核心CPI當月同比大幅上行概率較低,交通工具用燃料CPI當月同比大概率下行,這就意味著下半年CPI當月同比大幅上行概率較低。

展望投資,周茂華表示,隨著重點基建項目落地,基建投資保持強勁。同時,由于需求逐步恢復,制造業成本壓力逐步緩解,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制造業投資仍有望增強。考慮到房地產因城施策穩樓市政策效果有望逐步顯現,樓市需求回暖將逐步向供給端傳導,房地產投資有望企穩回暖。

周茂華還表示,國內穩投資政策空間仍將保持靈活,并繼續支持內需穩步恢復。同時,政策需要平衡好穩增長、防風險與內外均衡;更加注重結構性政策,提升政策質效。

溫彬也表示,預計內需將會延續恢復態勢。一是基建投資將繼續發揮托底作用。近期決策層出臺的一系列穩經濟接續政策仍把基建投資作為重點,再加上四季度可能提前發行一部分明年專項債,基建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二是房地產市場有望弱企穩。近期政策正從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發力,特別是政策性銀行保交樓專項借款的推出,推動竣工速度明顯加快,這將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

出口方面,溫彬表示,從不利方面看,四季度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出口增速放緩。隨著發達經濟體的連續大幅加息,全球經濟正在明顯降溫,所以四季度出口面臨的壓力將大于三季度。出口增速放緩將會對部分制造業投資產生拖累。

關鍵詞: GDP增長 同比增長 調查失業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