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國家統計局:11月份制造業PMI為48.0%

2022-12-01 07:35:57    來源:證券日報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8.0%、46.7%和47.1%,低于10月份1.2個百分點、2.0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1月份PMI數據在收縮區間延續下滑,主要受疫情波動影響,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宏觀政策加力穩增長。近期,央行銀保監會出臺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措施、央行宣布全面降準、發改委督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基建項目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等政策陸續出臺,若短期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2月份制造業PMI有望轉入低位反彈過程,服務業PMI也將有所改善。

制造業供需繼續走弱


【資料圖】

數據顯示,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均低于臨界點。其中,生產指數為47.8%,比10月份下降1.8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46.4%,比10月份下降1.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價格指數有所下降。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0.7%,低于10月份2.6個百分點;出廠價格指數為47.4%,低于10月份1.3個百分點。

“兩項價格指數在收縮區間下行,主要源于當月國際原油價格穩中略降,11月上中旬,鋼鐵、煤炭等主要工業品價格環比走低。”王青預計,受上年同期價格基數劇烈下沉影響,11月份PPI同比降幅會有所收窄。

另外,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1%、48.1%和45.6%,比10月份下降1.0個百分點、0.8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均低于臨界點。

11月份以來,監管部門加大了對于穩增長的支持力度。“考慮到政策的滯后性和外溢效應,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的緩解有可能慢于大中型企業。”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小型企業在資本實力、融資渠道、市場競爭力方面處于弱勢,在短期因素沖擊下面臨經營壓力相對更大。國內多部門也不斷協同出臺紓困幫扶政策措施,政策效果正在顯現。

建筑業PMI持續較高景氣

數據顯示,11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6.7%,比10月份下降2.0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低于臨界點。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5.1%,較10月回落1.9個百分點,僅高于4月份的40.0%,為年內次低水平。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4%,低于10月份2.8個百分點,連續第六個月處于較高景氣區間。

王青表示,11月份服務業PMI指數較上月有所下滑,是疫情波動影響加大的集中體現。從行業情況看,11月份,零售、道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租賃及商務服務等接觸性聚集性服務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低位下行,降至38.0%以下,業務總量下降。

“建筑業PMI持續處于較高景氣水平,表明當前基建投資穩增長力度較大,有效對沖了房地產投資下滑的影響。”王青判斷,四季度基建投資有望繼續保持較高的兩位數增長水平,全年基建投資增速(全口徑)將達到13.0%左右,遠高于去年全年0.2%的增長水平,將拉動今年GDP增速加快大約1個百分點,從而在今年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支柱作用。

另外,11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47.1%,比10月份下降1.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收縮區間。

周茂華表示,近兩個月經濟活動受到抑制,經濟復蘇基礎仍不夠牢固,部分制造業、服務業企業繼續面臨一些經營困難與挑戰,市場預期存在一些波動。接下來政策執行上,需要各地協同,暢通產業鏈供應鏈,落實好此前出臺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快政策紅利釋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