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訊:李東生:中國制造業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依靠創新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創立于1981年的TCL堅持深耕制造業,經過40余載持續變革,目前已形成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及半導體材料三大核心產業。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信心何在?如何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民營企業應發揮怎樣的作用?近日,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
記者:新的一年,民營經濟會有怎樣的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李東生: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為企業布局未來指明了方向,打開了廣闊的發展機遇和成長空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對2023年民營經濟發展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來自我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當前,盡管每個產業領域都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競爭環境,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營商環境改善,加上過去幾年我們在技術創新、戰略管理和全球化拓展等核心競爭力上的積累和突破,TCL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科技型制造企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是中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要大力提升制造業基礎技術、工藝和材料能力,這是突破“卡脖子”難題的前提條件。中國技術研發已取得長足進步,但還有許多關鍵裝備、器件、材料無法自給。因此,要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高端制造、裝備及新型材料研發上,實現關鍵產品技術的自主可控。
記者: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民營企業是經濟最基本的細胞,應該如何更好融入“雙循環”?
李東生:國內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全球化經營能力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助力國內產業形成基于“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進而打破關稅壁壘和貿易保護主義,夯實和重構中國產業鏈全球競爭新優勢。
相較于傳統出口貿易,全球化布局真正貫徹和體現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能夠持續應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挑戰。以TCL為例,在進一步夯實國內市場的同時,我們通過構建全球產業鏈布局,有效規避貿易壁壘,實現海外經營規模增長,拉動核心器件和材料出口。經測算,海外每銷售100美元,可拉動60美元核心器件和材料出口。除了核心器件和材料的出口,海外建廠還可拉動裝備出口,同時幫助產業鏈下游供應商出海。
我認為,未來全球化發展將呈現三個趨勢:一是全球供應鏈轉移與重構,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二是從廣義的全球化演變為區域化;三是全球貿易規則重構。
面對這些變化,中國企業全球化戰略需要有三個轉變:一是完善全球布局,從輸出產品到輸出工業能力,打造全球化品牌;二是推動供應鏈的全球化和海外的本土化經營;三是利用領先科技推動全球化。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TCL作為中國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領跑者,未來將如何發揮好科技型企業帶動作用?對于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有哪些建議?
李東生:當前形勢下,科技創新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要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突破集成電路、精密材料、核心器件、高端裝備等領域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TCL作為高科技制造企業,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我們的科技戰略布局如下:一是聚焦核心產業進行研究布局。TCL基于三大核心產業,聚焦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5G應用等方向進行重點研發突破,并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香港、武漢、西安等國內外多個城市布局43個研發中心。二是探索前沿科技的工業化應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TCL積極探索將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前沿科技引入生產線。三是產學研相結合,建立國家級實驗室,探索前沿技術。TCL已牽頭組建了“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兩個國家級創新中心,通過建立公共研發平臺,聘請技術顧問,簽約重大技術合作項目,將一些前瞻性強、風險性高、共性較大的技術項目與合作方進行深度合作,推進前沿性技術開發。四是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建產業生態,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TCL積極構建產業生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產業鏈共同進步。我們已聯合國內外多家相關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并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現共贏發展。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市場、企業、科研院校的作用,加快技術創新產業化,通過體制創新,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建議國家將科技研發資源更多分配到基礎技術領域。中國科技要實現全球領先,需要在基礎性技術領域長期持續投入。
記者: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企業應發揮怎樣的作用?
李東生:國家現代化的關鍵在于經濟現代化,企業是推動經濟現代化的執行主體,要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中發揮更大作用。對于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企業力量,我有如下幾點看法:
一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我國制造業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已建成工業體系最完備的制造大國,但“大而不強”“強而不精”的問題仍然突出。中國式現代化要求企業必須轉變發展模式,從追求規模擴張到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二是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當前的全球化形勢給企業全球化發展帶來更多挑戰,但中國制造業不能固步自封,仍要大膽在全球擴張探索。中國制造業產值在全球占比近30%,僅靠中國市場無法消化全部產能,必須輸出到全球市場。
三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TCL高度重視企業綠色發展,不僅進軍了新能源光伏產業,更在企業發展中積極推動節能減碳,建立完善能源管理體系,自建光伏屋頂,進行無廢集團建設,努力實現綠色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世界時訊:李東生:中國制造業要堅持創...
對于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企業力量,我有如下幾點看法:一是以科技創新... -
環球觀熱點:沿海大省開啟"搶人"模式 ...
就業崗位、更小收入差距讓越來越多外出務工人員愿意留在“家門口”... -
第三屆消博會招展基本完成
(記者曹文軒)記者2日從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籌備進展情況新... -
我區全面實施失業保險基金自治區級統籌|...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梅剛)記者從自治區人社廳獲悉,從202... -
【短評】讓企業家看到“有錢賺”-時訊
招商引資,理想的效果是企業發財、地方發展、百姓受益。企業逐利,...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首批16位專家常駐內蒙...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王坤)2月1日,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為... -
全區財政收支實現“開門紅”“開門穩”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康麗娜)記者2月2日從自治區財政廳獲... -
【世界速看料】內蒙古能源重大項目建設...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康麗娜)記者從全區推進能源重大項目... -
每日短訊:江蘇出臺四十二條政策措施 ...
記者丁國鋒記者近日從江蘇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出臺... -
創金合信皮勁松:疫情常態化下的醫藥細...
嘉賓介紹:皮勁松,中國藥科大學碩士,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先后任... -
跨省招人“忙”招聘活動“熱”—節后用...
1月31日,求職者在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現... -
環球熱點!“用工旺”釋放經濟回升鮮明信號
一邊是企業加速復工滿產、用工需求漲,一邊是勞動者外出返崗早、求... -
內蒙古支持工業企業靈活選擇適宜的用地方式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落實工業用地供應政策支持... -
信息:時不我待!各地“一號文件”奏響...
(中新財經記者左宇坤)新春開年,“全力拼經濟”成為各地共識,開局... -
【天天快播報】主力關鍵時點布局這些股...
【主力關鍵時點布局這些股!7股獲主力逆市凈流入超2億信創概念龍頭... -
多地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超10% 重點項...
從中不難看出,固定資產投資仍是今年各地主抓工作之一。“加強固定... -
環球簡訊:商務部:將推動合理縮減外資準...
在擴增量方面,商務部將推動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大現代服... -
歡喜迎新春·亮麗內蒙古|天天快消息
內蒙古位于中國北部,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淳... -
手工元宵熱賣
2月1日,呼和浩特市民正在購買元宵。隨著正月十五元宵節臨近,首府... -
“警”急出動!一個多小時找回走失女童_...
本網訊(草原全媒·正北方網記者楊佳)“太感謝民警同志了!幫我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