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兩會”結束一周增值稅三項大調整 為企業減負或超4000億元

2018-03-29 16:24:22    來源:經濟觀察網

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實施三項措施:一是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并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三是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會議指出,實施上述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內外資企業都將同等受益。

“這貫徹落實了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神。降低稅率,直接降低了這幾個行業的稅負,可以有力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上調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直接銷售額乘以征收率,征收率是3%,相對來說管理簡便,稅負會有下降;而終于推進的留底退稅,可以直接給企業增加現金流。”山東大學財政系主任李華告訴記者。

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導致企業產生留底的稅金問題,就是留底抵稅。例如,某一般納稅人申報納稅時,進項稅額是20元,銷項稅額是17元,應納稅額是負3元,3元就是留抵稅額。若是沒有銷項,這部分就一直無法抵扣,占用企業的資金。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按照三檔并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大幅擴展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

“兩會”剛過去一周,政策就已經出臺。

智方圓稅務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王冬生認為,由于增值稅的稅率是按照貨物、服務、營改增勞務等分設的,制造業的企業生產的貨物,在生產、流通環節適用同樣的稅率,如果只降低生產環節的稅率,如何區分生產和流通,是個問題,如果生產和流通都降稅率,流通歸入制造業是否合適,值得探討。由于增值稅的稅率是按照貨物、服務、營改增勞務等分設的,制造業的企業生產的貨物,在生產、流通環節適用同樣的稅率,如果只降低生產環節的稅率,如何區分生產和流通,是個問題,如果生產和流通都降稅率,流通歸入制造業是否合適,也值得探討。

“50萬和80萬是貨物銷售一般納稅人的標準,調到500萬,實際是提高了一般納稅人的門檻。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對納稅人而言,哪個身份更好,不能一概而論。允許目前尚不能抵扣的支出,比如允許利息的進項稅抵扣,對減輕負擔,更有意義。”王冬生告訴記者。

增值稅改革由來已久。

1994年的稅制改革形成了營業稅和增值稅并存的格局。之后2004年7月作為一項給納稅人減負的改革,增值稅改革從2004年7月起在東北地區“三省一市”的八個行業開始試點。開始了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性增值稅的改革,2007年7月增值稅改革延伸到中部6省26個城市繼續試點。

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展深化增值稅改革,提出上海交通運輸業及現代服務業先行試點,并在現行增值稅17%和13%的基礎上,新增設11%和6%兩檔低稅率,交通運輸業適用11%的稅率。

2017年7月1日,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

2018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肖捷就“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對于2018年減稅降費政策的主要考慮,肖捷表示,首先是繼續改革和完善增值稅制度。按照增值稅稅率三檔并兩檔的方向,合理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稅率,目的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關鍵詞: 增值稅 企業減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