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摩拜全資出售給美團 A、B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全數離場

2018-04-04 12:05:5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摩拜引入投資者,是在現有股東無法持續輸血的背景下,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

大地春回之際,共享單車依然走不出寒冬。4月3日,藍鯨財經報道稱,共享單車平臺摩拜將以37億美元的總價出售給美團,包括27億美元的實際作價(12億美元現金及15億美元股權)。同時,也有消息稱,摩拜仍然面臨三大買家競價,分別是美團、軟銀及滴滴。

不過,摩拜公司對此并沒有做出回應,其投資人在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多次采訪時,也避而不談。戲劇性的是,滴滴方面表示,既沒有參與摩拜的競價一事,也沒有參與投資。美團方面也對此表示不予置評。

據財新網最新報道,近日,在馬化騰的推動下,雙方已正式達成投資協議。

4月3日晚,摩拜召開了董事會,決定將摩拜全資出售給美團。

據知情人士稱,美團以35%美團股權、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其中3.2億美元作為未來流動性補充,A、B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以7.5億美元現金出局。收購金額總計27億美元。

媒體引述的摩拜內部財務報表顯示,截至當前,摩拜挪用用戶押金60億元人民幣,供應商欠款約10億元人民幣,債務總額合計超過10億美元。在找不到投資人和資金接盤的當下,摩拜“賣身”幾乎已成定局。

資金危機

美團和摩拜的合作早已埋下伏筆。早在2016年,美團就出現在摩拜融資方名單上,美團點評CEO王興以個人名義參與C+輪融資。去年9月,美團在APP上線摩拜單車入口,用戶通過美團App首頁入口,可直接點擊進入摩拜單車頁面。

此次摩拜引入投資者,也是在現有股東無法持續輸血的背景下,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據媒體報道,過去幾個月,由于入不敷出,摩拜一直在嘗試尋求獨立融資,每月運營支出仍超過4億元。這也使得摩拜陷入了資金危機。

摩拜公司原公關總監黃雪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已經于上個月月底離職,因此不方便回應。

前述摩拜內部財務報表顯示,摩拜目前日訂單不足1000萬單,按照摩拜投放的900萬輛單車計算,平均每天每車一單。這一數據相較2017年9月超3000萬的日訂單數,跌去近七成。

復星新技術與新經濟產業集團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叢永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僅僅用12月份的運營數字來看全年訂單數是不合理的。“有季節性因素在里面,據我所知,摩拜的運營效率并不算低。”

從去年年底開始,摩拜便接連傳出E輪融資的消息,只不過至今仍然沒有下文,其估值也從上一輪的34.5億美元降低到27億美元。BOSS直聘上的數據顯示,摩拜單車整體評分好于ofo,但進入2018年,摩拜好評度下降明顯,ofo則平緩上升。在第一季度,兩家公司員工活躍度驟升,并加大尋找新工作的力度,兩家公司可能正在經歷離職潮。

據悉,從去年年底開始,摩拜已有多名高管相繼離職,加入區塊鏈創業。

競爭進入下半場

美團在出行領域的野心,在今年逐漸浮出水面。不只是涉足網約車領域,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單車,王興同樣不愿意錯過。2016年,王興以個人名義參與了摩拜C輪與C+輪共計超1億美元的融資。目前,騰訊仍然是摩拜除管理團隊以外最大的股東。

摩拜面臨窘境的同時,ofo的現狀同樣不容樂觀。在上一輪融資中,由于滴滴拒絕新投資方進入ofo,阿里巴巴再次利用“債轉股”方式入股。今年2月,ofo以動產抵押的方式向螞蟻金服和天貓公司共計借債17.66億元人民幣。隨后,該公司又宣布完成E2-1輪“股權+債權”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

有分析人士認為,鑒于美團點評、摩拜均屬于騰訊陣營內的公司,騰訊極有可能撮合這筆交易。而隨著美團的入局,國內共享單車行業開始呈現出摩拜、ofo和哈羅單車競爭的局面,而后面兩家公司都屬于阿里系。

最終,行業還是出現“二馬”對立的格局。對于美團來說,則借此補齊了出行板塊的短板,全面與滴滴抗衡。

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美團在網約車領域仍然在持續砸錢,不大可能會抽出這筆巨資來投資,除非騰訊能持續給美團鋪路。”美團為了補齊出行版圖上對單車的缺失,這也是出于長遠競爭的考慮。”

在他看來,共享單車存在泡沫是行業共識,各家平臺比拼的是誰虧得更少。從一開始,就預見到單車很難成為單獨的商業模式,它更像是基礎設施,為物流或支付、信用來培育用戶。

目前,行業也從粗放競爭進入到了下半場競爭,運營成本高企、車輛損耗過大等老的問題尚未解決,用戶又對騎行體驗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這些問題一直都在,只不過是過多的追捧掩蓋了這些毛病。”黃淵普進一步指出,共享單車行業仍然需要精細化運作,競爭還遠未結束。畢竟,行業的門檻和護城河并不如電商或O2O那么高,如果有新的資本進來,一定程度上也能打破現有格局。

關鍵詞: 摩拜全資出售 投資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