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羅永浩玩砸了?面臨價格、生態、交互三大質疑

2018-05-17 15:37:3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面臨價格、生態、交互三大質疑: 羅永浩玩砸了?

5月15日,是錘子科技成立6周年的日子,創始人羅永浩準備在這一天宣布革命性產品。按照羅永浩近一個月在微博上的強勢宣傳,外界的期待是“滅霸”級別的智能產品,但當晚現身的堅果TNT工作站(顯示器)(TNT:TouchandTalk)、旗艦機堅果R1,卻沒能像TNT炸藥一樣“炸翻全場”。

自帶流量的錘子發布會也受到了最大的一次爭議。大多的吐槽集中在沒有“革命性”、沒有“重新定義”。這些討論當然很容易發生,畢竟心理預期已經抬到很高:在發布會前一個月,羅永浩就已經以“顛覆”為主題在微博上進行宣傳,但最終卻只是發布了一部中規中矩的手機,和一臺價格顯得過高的工作站。

工作站簡單來說,是一個27吋的觸屏顯示器,錘子官方的說法是,基于SmartisanOS大屏版的桌面計算中心。硬件來看和微軟的surfacestudio相似,其厲害之處在于連接手機等設備后的交互系統,但是工作站本身并不自帶系統,必須連接手機。堅果R1,同時也是工作站的核心“主機”,搭載驍龍845處理器,最高支持8GB運存,最高1TB存儲空間,售價3499元起,最高配置8848元,是一部合格的旗艦機型。

不過,仔細分析羅永浩的產品和業務邏輯,倒是更有行業和產品價值,畢竟這是一家已經融資十幾億資金的科技企業,也賣出了數百萬臺手機,背后有機構和政府投資人,不再是羅永浩個人的相聲專場。

羅永浩希望重新定義PC產品,看似跨界,但是產品的邏輯是一以貫之的,即用交互設計能力輸出硬件產品,他在發布會上也強調“我們是一家軟件驅動型公司”。受制于公司規模和技術實力,錘子科技無法在系統和硬件層面做更大的突破。不過客觀來說,這是全球科技企業的現實困境,畢竟嚴格來說,即便是蘋果也已經十年沒有突破性和革命性的產品了。作為產品經理,羅永浩在現有的技術能力上做交互級別的改進,反倒是理性的、經濟的商業行為。

價格和競品比較是否有競爭力?

從傳統計算機構造的角度講,TNT目前集成了計算機系統的輸入和輸出設備,而計算和存儲交給了堅果手機,意味著如果配齊這套工作站,需要一臺TNT和一臺R1的價格,目前來看是15000元。因此吐槽的人說,一臺顯示器要1萬元,價格過高。

即便是和蘋果一體機直接比較,TNT的價格也毫無優勢。如果直接和現在市面上的電腦進行比較,這個價格確實是過高的,但是羅永浩想做的不是PC,而是手機的操作擴展。羅永浩希望建立以手機為中心的銷售思路,手機和電腦不再是平等的連接關系,而是以手機為中心,PC只是手機的延伸。因此,對于錘子科技而言,真正顧慮的不是價格過高的問題,而是是否考慮好了目標人群。

生態如何架構?

更深層次涉及到生態層面的問題,因為生態決定了用戶人群。在軟件生態中,做系統的公司都會自己做最關鍵的幾個APP,比如微軟開發windows以后,也開發了Office、IE,蘋果公司推出iOS系統后,也開發keynote、FinalCut、safari,因為系統成功的關鍵是生態。錘子科技現在沒有構建系統的能力,但基于Android的系統,錘子希望通過SmartisanOffice、子彈短信等來推廣自己的SmartisanOS。羅永浩和永中合作,推出自己的Office,野心十足。

但是,企業里深入使用Office的專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現在很多人使用PC端產品就是為了處理較大規模的數據,永中的Office性能如何,有待商榷。更高端的一些功能,比如能夠處理千萬行數據的ExcelPowerpivot,國內的廠家應該是無法和微軟的Office相提并論的。再就是處理性能的問題,依賴錘子R1的計算能力,需要驅動大量Office里的圖文內容,并非易事。”

除了Office,另外一個生產力巨頭的產品Adobe旗下的Photoshop、AfterEffects等產品,則是構建設計人員生態的關鍵,但目前Android系統尚沒有能夠有非常好的支持,TNT自然也沒有能力來考慮這種級別的軟件支持。錘子科技COO吳德周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PS并不在第一優先級中。Office對應的是文字數據辦公人群,Adobe對應的是設計師,這些都是PC產品的消費主力。目前看來,這兩個人群比較難以滿足,目標用戶定位堪憂。

交互設計是否達標?

交互設計是羅永浩的強項,但這次也是被吐槽的重災區。最主要的槽點是:辦公室使用Talk功能沒有實際意義,在辦公室不可能用語音控制PC。

不過就目前來說,辦公室未必是TNT的目標場景,畢竟辦公室存在兼容問題,得所有人都用同樣的設備才可以有效率。也許羅永浩希望,目前的用戶更像是蘋果的早期用戶,是特立獨行的設計師和工程師,但目前的軟件生態又不支持這一點。也有UI產品經理告訴記者,Touch部分的交互可能有待市場檢驗,27吋屏幕全觸屏,需要揮動小臂甚至大臂,操作長達幾個小時的辦公人群未必舒適,另外快速語音輸入在文字層面也許有效,但程序員等本身輸入內容并非是文字類內容的工作者,鍵盤依然沒有代替品。

因此,雖然這次錘子科技產品的思路可圈可點,但是具體市場如何反饋存疑。但正如羅永浩發布會上說的,“我們已經不虧損,可以任性一點”。也許羅永浩本來就沒有打算第一代TNT成功,他是希望讓更多用戶關注到他的交互方式和產品邏輯,把廠商拽入他的生態系統,也許想抄襲他的某幾個功能點的廠商,正在趕來的路上。

關鍵詞: 羅永浩 交互質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