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中國產糧大省吉林玉米新糧緩步入市 業內人士冀農民把準時機

2019-01-11 16:12: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受多重因素影響,這個冬天吉林省玉米入市價格呈現出“高開高走再回落”的趨勢,入市新糧總量占比相較歷史同期明顯減少,成為當前中國玉米主產區收購情況的一個縮影。業內人士建議,在玉米購銷市場化后,農民應結合自身情況適時把握售糧時機。

資料圖:農民種植玉米。 <a target=

資料圖:玉米豐收。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吉林省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是中國的產糧大省。2016年,中國啟用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玉米流通新機制取代國家定價臨時收儲政策,推動了社會多元收購主體入市,助力農民實現增收。

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該省目前收購玉米共計115億斤,玉米深加工企業、儲備糧企業、國有企業以及一部分社會收儲和貿易企業是市場收購主體。

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處處長王濤向記者介紹,該省新糧上市初期價格高開,每噸1600-1650元(人民幣,下同),到2018年11月下旬每噸突破1800元,進入12月份以后價格回落,目前在1710-1750元左右振蕩。

“收購節奏變化很大。”王濤表示,目前該省新糧收購進度尚不到預計總量的三成。

王濤認為,這既有農民市場意識增強的因素,也有宏觀經濟形勢、競價成交臨儲玉米結余、非洲豬瘟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這樣的市場新變化不僅僅是一省個例,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1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1月5日,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1325萬噸,同比減少2451萬噸。其中,玉米4542萬噸,同比減少1896萬噸。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產國,玉米市場在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一年曾經歷過短暫的價格下滑陣痛。陣痛期過后,上一個秋糧收購季的玉米市場很快迎來積極反饋,社會多元收購主體紛紛入市,中國玉米行情一度呈現量價齊升的局面。

對于今年的新糧上市季,王濤建議農民根據糧食質量、儲存條件和自身經濟狀況把握售糧時機。“目前這個價格可以適時賣糧,暫時不想賣的,應及時倒垛、晾曬、通風,避免生霉壞糧。”王濤表示,可以理解農民想賣高價的心理,但更要理性看待市場。

關鍵詞: 吉林 玉米 新糧 冀農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