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政企合力 上海求解“買菜難”

2022-04-11 09:33:09    來源:北京商報

民以食為天,如何買到菜是眼下不少上海市民最關心的問題。4月10日,上海市舉行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餓了么、京東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增調人員和設備補充運力的情況。

在此前的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生活物資保障專班負責人陳通表示,因疫情防控出現生活物資難以抵達家門的現象,政府聯合餓了么、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平臺馳援上海保供抗疫,恢復部分商家和騎手正常接單,并上線社區團購、社區團餐等項目,解決市民的買菜、用餐問題,全力以赴推進保障工作。

家門口的“最后一公里”

根據最新通報,2022年4月9日0-24時,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06例和無癥狀感染者23937例,防疫形勢依然嚴峻,由此引發的民生問題在社交平臺不斷被討論。

生活在長寧區的小張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家里買菜主要靠社區團購,同一小區達到團購數量要求后,會由持臨時通行證的外賣小哥配送到小區門口,再由小區里的志愿者送到居民樓下,“蔬菜還是挺難買的,比平時也要貴一些”。

但大部分的團購項目覆蓋范圍仍然有限,一些偏遠或疫情嚴重的區域未開通配送服務。住在崇明區的小丁就表示:“很多團購都寫著崇明區除外,我們就只能找別的途徑,比如聯系當地菜農。”一些要求居民足不出戶的小區也無法配送,即使符合配送要求,未滿足訂單起送量也無法有效成團。

此前在4月7日的發布會上,陳通表示,目前上海市米、面、糧、油、肉的儲備比較充足,因為疫情防控,電商平臺末端配送能力也明顯下降,導致“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矛盾突出。抗疫攻堅戰影響到千家萬戶的生活質量,出現生活物資難以抵達家門的現象,正全力以赴推進保障工作。

疫情防控導致商場菜場無法營業,為何線上買菜平臺也一菜難求?美團副總裁毛方在同一天的發布會上表示,造成買菜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分揀能力和配送能力的不足。為此,美團買菜從全國各地調配熟練分揀人員近千人馳援上海,并將采取以下方式解決市民買菜難、配送慢的問題。

政府+企業形成合力

針對居民買菜難的問題,陳通表示,政府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對于采配效率不高的問題,要堅持以“集采集配、平價套餐”作為保供的主要方式,各區發放的蔬菜禮包將努力做到全覆蓋。

而對于供貨源頭問題,則是建立保供“白名單”,將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電商大倉、中央廚房等網點解封出來,在防范區,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有限允許商業網點恢復經營。

同時,解決“最后一公里”人力運力不足的問題,支持保供企業在全國統籌調配資源,引進充實新的保供人員,允許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區的快遞小哥等保供人員走出封控區,回到保供崗位。

在此基礎上,平臺企業紛紛加大人力運力投入。例如京東物流調配了首批約2000名快遞小哥,為上海一線提供運營保障和物資派送服務。過去一周,餓了么4000多商家恢復開業接單,新增2800名騎手重返崗位。

保障特需人群應急需求

除了買菜等日常需要外,特需人群的應急保障也引發群眾關注。陳通表示,上海市建立了應急特需保供機制,深入細致地摸排屬地老人、婦嬰、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做到底數清晰,落實個性化保供方案,并與眾多電商平臺、大型超市聯手,在電商網絡企業平臺搭建應急特需專用通道,保障老人、母嬰等特需人群的生活物資需求。政府推動美團、餓了么等電商平臺與母嬰保供企業實現對接,設立應急特需通道,同時民政、工會、婦聯、殘聯等部門和團體組織,也將努力為特需人群服務。

針對嬰兒奶粉等母嬰產品購買難等問題,上海市已經把其列為重點保供事項,對這類產品的調撥、運輸、配送等予以重點保障,并提請各大電商平臺和商超優先接單和配送。在母嬰產品供應方面,對大眾化母嬰用品需求,重點依托聯華超市、麥德龍、家樂福等綜合性超市賣場企業來滿足。

京東副總裁王文博在4月10日的發布會上也表示,京東聚焦民生物資,重點加大食品、母嬰、藥品等物資的供應力度。通過緊急全國調撥,目前首批重點保障物資已通過京東物流專人專車運抵上海。

陳通表示,“我們尊重廣大市民的每一通電話、每一個訴求,正在進一步優化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區、街鎮公布的生活物資保供服務熱線,努力提高熱線接通能力,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