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報】抓好防災減災 奪取秋糧豐收
有關部門和地方全力戰高溫抓田管、保澆水固墑情——
抓好防災減災 奪取秋糧豐收(深閱讀·切實做好抗旱工作)
現在距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正是秋糧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也是旱澇、臺風等災害多發重發的時期。受高溫干旱天氣影響,南方主產區旱情較重,北方主產區出現局部澇情,給秋糧生產帶來威脅。8月22日,農業農村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四部門聯合印發緊急通知,要求有關地區毫不放松抓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打贏抗高溫熱害干旱奪秋糧豐收保衛戰。
【資料圖】
當前旱情如何?
氣象干旱持續發展,受災作物主要是中稻、夏玉米、大豆等
“處暑有雨十八河,處暑無雨干斷江。這個旱情,都快把玉米烤焦了。”貴州省福泉市定希綠色農業公司今年流轉了1000畝耕地,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遇到嚴重旱情,負責人羅燦江滿頭是汗,正組織農戶抓緊給莊稼澆水。
水文干旱為多年來所僅見。水利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7日,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創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水位。氣象干旱與常年同期相比偏重。6月下旬以來,長江流域多高溫天氣,尤其是四川盆地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地區,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5—15天。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中央氣象臺8月26日繼續發布氣象干旱橙色預警,預計河南、安徽大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對氣象干旱緩和有利,但其他大部地區仍維持高溫少雨天氣,氣象干旱將持續發展。
農業干旱有滯后效應,往往是在氣象干旱發生一段時間后,土壤水分不足導致農作物、草原以及牧場受旱才表現出來。對于南方水稻而言,抽穗揚花期對溫度最為敏感,若在此期間遇到旱情,對后續結實率影響較大。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8月22日,南方作物因高溫熱害干旱受災4524萬畝。受災作物主要是中稻、夏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以及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總的來看,今年南方旱情表現為高溫時間長、溫度絕對值大、覆蓋范圍廣的特點。同時,降雨偏少,導致田間蒸發量增大,加劇了旱情影響。
旱情對秋糧有何影響?
沒有改變糧食生產穩定向好的基本面
“秋糧是豐收的大頭,越是旱情,越要加強田間管理。這高產玉米,水和肥,缺了哪樣都不行。”安徽省渦陽縣店集鎮宋牌坊村糧農宋來寶正忙著用智慧農機給已經結穗的玉米追肥。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目前南方雙季晚稻正處于拔節孕穗期,中稻正在抽穗揚花和灌漿;北方春玉米開始灌漿,夏玉米陸續開始抽雄吐絲,大豆進入開花結莢期。今年全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大部地區秋糧作物長勢良好,盡管當前秋糧生產面臨高溫干旱天氣等挑戰,但奪取秋糧豐收仍然有條件、有基礎。
一方面,千方百計廣辟抗旱水源,農作物灌溉用水有保障。
日前,湖南省岳陽縣黃沙街鎮大明村的主要灌溉河道上,志愿者們挽起褲腿站在泥濘的渠間,冒著酷暑,租用挖機,利用鋤頭、鐵鍬等工具,擴挖清淤,疏通水渠,還組織村民利用小型水泵抽水灌溉農田,共清淤水渠10余公里,有效灌溉面積達千余畝。
水利部表示,目前大中型灌區的灌溉水源和城鄉供水是有保障的,受旱耕地主要是分布在灌區末端和沒有灌溉設施的“望天田”;供水受影響的主要是以小型水庫或山泉、溪流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考慮到當前是農業灌溉用水高峰時期,若枯水形勢持續發展,可能會影響部分沿江灌區農業灌溉取水。
另一方面,旱情對秋糧生產的影響是局部的,沒有改變糧食生產穩定向好的基本面。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任何自然災害都會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進程。嚴重旱情會對秋糧生產產生影響,但從全局上看,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目前,受災成災的只是局部地區,在東北、黃淮海等地區,光照足、溫度高、降水多,南方一些有灌溉條件、沒有受災的地區光熱充足,農作物長勢較好。另外,南方一些成災或絕收地區可以通過補栽豆類、薯類等作物,彌補災情帶來的損失。
如何應對旱情、確保秋糧豐收?
齊心協力扛穩責任,結合實際落細措施
齊心協力,多措并舉奪取豐收。
在安徽省壽縣堰口鎮,一臺鉆井機上撐著把紅色遮陽傘,幾個工作人員戴著草帽在一旁忙碌,這是縣里組織的打井隊,正在旱情較重的田塊打井抽水,提供澆灌水源。截至8月20日18時,安徽各地共安排農技人員實地開展抗災生產指導21.96萬人次,灌溉面積8385.73萬畝次。
烈日炎炎,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石洞鎮雙祠堂村大豆產業基地里,村民們在抗旱服務車的幫助下對大豆苗進行噴灌。四川省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旱情發生以來,我們成立了9支農業防災減災應急小分隊,深入旱情較重的平武、鹽亭、梓潼等地,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抗旱。同時全市還全面排查檢修噴灌、滴灌等農田灌溉設施,提水2.7億立方米,灌溉面積195萬畝。”
黨政同責,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8月22日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農業農村、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持續開展災害性天氣特別是高溫干旱預測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將災情影響作物生長情況細化到縣、到地塊,分區域、分類型、分作物科學評估高溫熱害干旱影響,逐項梳理提出有針對性的抗災減災措施。
水利部門加強對江、河、湖、庫等水源的科學調度管理,努力保障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動態調整水工程調度方案,精準對接每一個灌區,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方水,保障農作物生長關鍵期用水。編制完善抗旱預案,因地制宜采取應急調水、新辟水源、臨時架泵、錯峰輪灌等措施,保障抗旱應急用水。應急部門及時啟動調整應急響應,預置應急處突力量和防汛抗旱物資裝備,組織開展拉水送水和受災群眾生活救助,保障群眾飲水安全。氣象部門向干旱重災區及時調運作業飛機,備足增雨火箭彈等物資,指導各地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分區域分條件落實抗高溫熱害干旱措施,分作物分環節落細穩產增產措施。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要全力以赴戰高溫抓田管,保澆水固墑情,夯實秋糧豐收基礎。
一方面,有灌溉條件的地區,根據旱情發展形勢,落實好深水降溫、小水勤灌、流水散熱等以水調溫關鍵措施。丘陵崗地、“望天田”、灌區末端等缺乏水源的地區,要通過機械、機井等提水送水,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組織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隊集中開展噴施葉面肥、抗旱保水劑等作業;對受災較重甚至絕收的地塊,要適時補種改種紅薯、雜糧等晚秋作物,適宜地區的中稻可割茬蓄留再生稻。
另一方面,對高溫熱害造成結實率下降的中稻,緊扣農時,抓住有限灌漿時間,科學增施穗粒肥,噴施葉面肥,增強光合作用和灌漿速率,努力增加粒重,彌補結實率下降損失。雙季晚稻正處于拔節孕穗期,要重點防范可能發生的伏秋連旱,提前做好抗旱工作預案,提早調度儲備水源,適時增施孕穗肥,落實大水孕穗、有水抽穗、寸水促穗、濕潤壯粒等水分管理措施,促進生長發育。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休艙:全球觀速訊
11月25日,呼和浩特市水岸小鎮1號方艙醫院休艙。當日,隨著該方艙醫... -
航天新征程|神舟十四號乘組:中國空間...
人民網廈門11月25日電(記者趙竹青、張克非)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1... -
卡塔爾世界杯何以鐘情中國新能源客車?
“在整個世界杯期間,我和我的同事都將駕駛這些巴士,將觀眾送到各... -
當前熱點-央行宣布全面降準 釋放長期資...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 25個百分點... -
央行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釋放長...
(記者吳秋余)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
10月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同比增長5%
(記者劉開雄)國家外匯管理局25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10月,我國... -
重點聚焦!內蒙古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6例
11月25日0—24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6例,其中呼... -
我區向實體經濟和房貸客戶讓利近54億元_看點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李永桃)“按照國家做好普惠金融‘減... -
【書寫鄉村振興奮進畫卷】“萬企興萬村...
前不久,自治區民營百強企業蒙泰集團與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哈達圖淖... -
觀察:【眾志成城 同心抗疫】首府金融...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鄭學良)11月25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 -
1-10月我區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55.2%|當前看點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楊帆)自治區統計局消息:今年1-10月... -
全球熱頭條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
11月10日,張躍清忙碌完核酸檢測任務后,急匆匆地趕回村委會,帶領... -
航天新征程|楊利偉:中國空間站時代腳...
人民網廈門11月25日電(記者趙竹青、張克非)11月25日,由中央網信辦... -
滾動: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
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在北京、上海... -
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將迎入冬以來最強寒潮...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電(記者哈麗娜)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了... -
“頂流”到階下囚!吳亦凡一審被判13年...
11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吳亦凡強奸、聚... -
個人養老金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名單發布...
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 -
越冬候鳥“做客”額濟納旗
初冬時節,在額濟納旗沙日淖爾水庫,數量眾多的赤麻鴨、灰雁、大天... -
俄今年大豆收成創紀錄-每日速看
新華社莫斯科11月24日電(記者劉愷)俄羅斯農業部24日發布消息說,今... -
中國-匈牙利地方合作機制第三次會議成功...
新華社布達佩斯11月24日電(記者陳浩)中國-匈牙利地方合作機制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