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全球最新: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22.2萬億元增至49萬億元 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2-09-21 07:51:28    來源:證券日報

9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發布會,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副組長黃微波在會上介紹,十年來,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22.2萬億元增加到49萬億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提高了2.2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與東部地區之比提高了約5.8個百分點,區域發展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

動力源地區

引擎作用不斷增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引領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肖渭明表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區域發展相對差距持續縮小。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5萬億元、24萬億元,與2012年相比分別增加13.5萬億元、13.3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于東部地區。

動力源地區引擎作用不斷增強。2021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9.6萬億元、27.6萬億元、10.1萬億元,總量超過全國的40%,發揮了全國經濟壓艙石、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作用。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東部、東北、中部與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別從2013年的1.7、1.29、1.1下降至2021年的1.63、1.11、1.07。中西部地區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快于東部地區,東部產業持續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地區就業機會和吸引力不斷增加。

此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重要功能區關鍵作用更加明顯,特殊類型地區實現振興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

“中西部地區包括18個省份,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國的82%、53%,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黃微波稱,下一步,要推動中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化支撐帶動,加快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緊扣關鍵環節,以更大力度持續推進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統籌協調,推動重點區域協同融合發展;加大支持力度,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弱項,推動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區域發展建設

結碩果

細數十年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情況,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及雄安新區建設,還是東北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無一不是碩果累累。

比如海南自由貿易港,黃微波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兩年多來,外貿外資迅猛增長。得益于自貿港政策的紅利,海南外貿外資增速取得歷史性跨越。貨物貿易方面,2021年增長57.7%,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56%,增速快于全國46.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服務貿易方面,2021年增長55.5%,比全國快39.4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取得重要突破,近兩年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52.6%,新設外資企業數年均增長139%;今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15.9億美元,同比增長67.4%,一批大型跨國企業落戶。

說到區域協調發展,必然要提到2017年設立的河北雄安新區。“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舉措,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曹元猛表示,雄安新區經過5年多的規劃和建設,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

據介紹,按照“在建一批、新開工一批、儲備論證一批”的原則,雄安新區100多個建設項目壓茬推進,累計完成投資超過4000億元。目前,新區啟動區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項目進展順利,起步區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容東片區城市框架逐步形成。

曹元猛稱,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聚焦雄安新區啟動區推進實施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項目。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