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聞:1158萬背后的就業關切:讓高校畢業生“就好業”需多方合力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
(相關資料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每年全國兩會,高校畢業生就業都是代表委員們關心的熱門話題。今年亦然。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企業“招工難”和畢業生“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如今,就業市場上既有新生力量,也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對于職場新生力量00后來說,他們的擇業自主意識更強、職業選擇更加多元。而針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從業人員,應依法加強相關的權益保護。
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如何切實解決這一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民生關切,成了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要高質量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還面臨諸多挑戰。”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告訴記者。
施衛東分析,現狀是高校畢業生總量再創新高,同時企業“招工難”和畢業生“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越來越高,求穩趨勢在增加,部分畢業生過度向往“體制內”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制造業、服務業普工難招,技術技能人才短缺,招聘過程中顯示出來的地區差異也較為明顯。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德州恒豐集團高級技師王曉菲深有體會,“我們這種一線制造業工廠,人才缺口一直存在。特別是這幾年,越來越不好招人。一方面是因為紡織專業在大學里越來越冷門,年輕人更喜歡新興的、前沿的專業;另一方面,工廠高溫高濕等客觀條件依然存在,確實比‘坐辦公室’的崗位更艱苦,一些紡織專業的學生也會選擇考研、考公,或轉行就業”。
針對現階段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在會前專門進行了調研。劉林指出,當前不少觀點把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歸結為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脫節,所培養的畢業生眼高手低、就業觀不正、求安求穩等,“這種分析不無道理,現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確實有一部分是高校人才培養和學生就業觀念方面的問題,這是老問題了,但不是今年就業難的主因”。
“今年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后經濟社會尚處于復蘇過程中,現階段有效需求不足。換句話說,現在主要難在崗位供給端,而不是難在高校和學生身上。”劉林表示,用人單位的崗位挖潛空間已不如從前,這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所謂的挖潛是什么?過去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比如擴大二學位招生、擴大研究生招生、擴大高職招生等。但隨著幾年擴招之后,由此帶來的高校辦學條件緊張等問題也顯現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高校擴招緩解就業壓力的空間已經不大了。”劉林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認為,3年的疫情對就業形勢有很大影響,許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而目前提供就業崗位的主力正是民營企業。
“今年如果世界經濟恢復得好,下半年的就業形勢會好起來,如果今年世界經濟恢復緩慢的話,就業也會受到影響。”鐘章隊說。
00后進入職場,新特點涌現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網絡上的熱門話題,近年來,“00后整頓職場”“大學畢業生5年存款5000元”等話題時常成為網絡熱點。究其刷屏背后的原因,也與這一代年輕人在求職觀念上的轉變有關。
“00后整頓職場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現象,表明他們正在努力尋求適應當前職場環境的方法,并確保他們的工作能夠滿足個人需求。”全國政協委員、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說。
在學校里接觸到的00后學生給鄭亞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彰顯個性、堅持原則,同樣踏實努力,在擇業上的自主意識更強、職業選擇更加多元、更加關注就業體驗和價值體現。因此,所謂的‘00后整頓職場現象’恰恰是提醒了雇主,在滿足年輕員工需求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他們的潛力和能力,為單位創造更多的價值。”
鄭亞莉認為,00后畢業生身處于物質、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的時代,個人選擇的空間得到了保障;而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使得各個行業領域的分工愈發地專業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帶動了越來越多新興產業的涌現,不斷拓寬著就業渠道,這也是保障青年能夠多元就業的基礎。
“概括地說,00后學生現在普遍有一種‘就業不將就’的心態,畢業生的就業意愿有降低趨勢。”施衛東說。
施衛東分析,畢業生在工作地域、薪酬待遇、行業前景、專業對口等方面期望值很高,不愿降低自己的求職標準。此外,部分畢業生群體觀望意愿增強。在后疫情時期,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傾向到穩定的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就業或升學、選擇暫緩就業,部分發展前景良好的民企不再像以前那樣受青睞。
施衛東還觀察到,非本地生源畢業生在初次就業時,工作地點周邊生活配套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和交通便利等條件,成為他們選擇工作單位的重要因素。
“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與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畢業生生活學習環境、就讀高校城市的發展以及00后畢業生追求向好向上舒適的工作環境密不可分。”施衛東說。
讓大學生“就好業”,需多方合力
不少代表委員表示,破解“就業難”,需要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形成合力。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能夠解決今年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劉林說,以2022年為例,全國1.62億經營主體中,有招聘需求的近4000萬家,實際招到高校畢業生的只有265萬家。從總體上講,需求規模完全可以滿足高校畢業生全部就業。當前矛盾主要集中在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供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對接精準度不夠。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疫情造成高校就業工作和企業招聘工作比往年啟動晚,因此當前的就業數據不好看,隨著經濟不斷調整復蘇,針對大學生就業的有效需求也在回升中,求職、招聘活躍度也在不斷增加。”劉林說。
如今,不斷涌現的“靈活就業”人群中也有不少剛大學畢業的學生,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表示,應當考慮將季節性用工、兼職、實習等非標準勞動關系,在勞動法或勞動基準法框架下分別作出針對性規定,規范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
大學生應當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鄭亞莉認為,大學生要練就扎實的基本功,擁有能夠在社會上立足的一技之長,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和實際需求,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此外,要主動求職,積極尋找就業機會,通過崗位體驗、實習等熟悉職場,做好求職準備工作。
今年新學期開學后,施衛東發現,學生的就業特點與前幾年相比有一些新變化。一方面,江蘇省經濟復蘇態勢明顯,南通及周邊地區企事業用人單位需求旺盛,經濟提振信心效應明顯;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擇業的主動性有所增強,開展就業實踐起步更早,對企業單位優質崗位的認知更科學。
施衛東想對正在求職的大學生說:“做好職業規劃,樹立正確就業觀念,在后疫情時代,切勿‘躺平’。”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天天要聞:1158萬背后的就業關切:讓高...
”劉林說,以2022年為例,全國1 62億經營主體中,有招聘需求的近40... -
2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 我國通脹壓力相對溫和
據測算,在2月份1 0%的CPI同比漲幅中,上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 -
2月份CPI和PPI同比漲幅回落 物價持續平...
2月份,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0 6%,漲幅比上月回落0 6個百分點;環... -
兩會聯動 | 蒙晉浙代表共話能源綠色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 -
新增城鎮就業20萬人以上 我區實施7項工...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梅剛)3月7日,記者從全區人力資源和... -
市井消費,盡顯中國經濟“韌勁”
一個小小攤位,蘊含著消費活力與創富動力。西周《周禮》有左祖右社... -
焦點信息:“五大任務?春潮奔涌”全媒體...
“五大任務?春潮奔涌”全媒體行進式報道①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聚... -
為企業合規改革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今日觀點
”為此,吳惠芳建議,繼續做好各地試點情況總結、提煉典型案例,進... -
不容錯過→托縣第四屆黃河“開河魚節”
2023年呼和浩特·托克托縣第四屆“黃河開河魚”節活動一覽表↓↓↓... -
天天觀點:嗨!又該來烏拉特后旗“放飛...
還記得正月十五烏拉特后旗那流光溢彩的夜空嗎?還記得正月在烏拉特... -
錚錚誓言 是他們用一生踐行的初心和使命
為讓學生走出大山“哪怕剩下最后一口氣我都會用在山區孩子的教育上... -
全球視訊!【風口研報】“室溫超導”刷...
【風口研報】“室溫超導”刷屏!產業鏈及公司梳理;全球首個!提鋰... -
環球熱點!美國一家加密銀行巨頭將關閉...
當地時間3月8日,Silvergate銀行的控股母公司SilvergateCapital(NA... -
榮登進口奶粉排行榜,這些奶粉究竟有何魅力
嬰幼兒奶粉的選擇一直都是媽媽們較為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困擾媽媽... -
【兩會新面孔】全國人大代表田軒解讀政...
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學者加... -
當前聚焦:【小財“跑”兩會】“外交天...
新任外交部長首次亮相全國兩會外長記者會,這場發布會人多到加滿椅... -
中國人壽2022年涉農保險保障超35萬億元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 -
美德媒體爆料親烏組織破壞“北溪” 世...
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2月上旬披露自己的調查結果,指責“北溪... -
中方已完成所有大熊貓“丫丫”回國審批事項
連日來,旅美大熊貓“丫丫”的情況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丫丫”即... -
六部門首次發布操作指南保障女職工權益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姜琳)在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人力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