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西北重要蔬菜集散地天水武山:蔬菜組團出海 端上日本、歐盟餐桌_世界最新

2023-06-04 08:37: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周興芳(左一)幫助菜農把蔬菜賣給外地客商。 武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蘭州6月3日電 (樊菲 王亞龍 王建軍)周興芳是甘肅省天水市山丹鎮周莊村的“蔬菜經紀人”,也被村民稱為“代辦”。她的工作就是幫助菜農把蔬菜賣給外地客商。從早上開始,村民們陸陸續續到她的代辦點上來交菜。


(資料圖片)

菜種得出來卻賣不出去,一度是讓菜農們最發愁的問題。10年前,因為丈夫跑運輸認識的客源多,再加上自家的地緊鄰310國道,交通便利。周興芳決定放下手中的鋤頭,當起了蔬菜代辦,把各家各戶種的蔬菜組織起來,推銷到外地市場。

現在周興芳長期合作的固定客商有15家,主要分布在甘青寧三省區。趕上銷售旺季,她每天能幫助菜農銷售4萬多斤蔬菜。


圖為國家級武山渭河川道10萬畝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范區。(資料圖) 武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武山全縣344個村莊里,幾乎每個村都有像周興芳這樣忙碌在田間地頭的蔬菜經紀人,他們像分布在鄉野之間的“毛細血管”,促成千家萬戶的“小農戶”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無縫銜接,有效破解了菜農們單打獨斗所面臨的“產品滯銷、渠道不暢、信息不靈”的困境。

然而,這種“田間代辦”的分散經營也面臨著無法產生規模效應、議價能力不夠、蔬菜品質無法保證等諸多問題。為此武山縣官方努力通過“組團發展”來破解難題。

為此,武山縣把蔬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加速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提升蔬菜產量與品質的同時,千方百計培育市場、搞活流通,在“精準對接”中實現產銷兩旺,實現了從“種得好”到“賣得好”的重大轉變。

洛門蔬菜批發市場是武山蔬菜銷售的主動脈,每年有近200萬噸的蔬菜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而編織起整個銷售網絡的正是常駐這里的68位蔬菜代辦。

武山蔬菜從種得好到賣得好,除了銷售網絡靈活發達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標準化。位于洛門鎮的天水興農果蔬冷鏈有限公司現有冷庫36個,倉儲能力達2.5萬噸。冷鏈物流的建設不僅幫助菜農們拿到了大訂單,更重要的是保證了武山蔬菜供應的穩定性。

目前武山縣蔬菜種植面積達41.2萬畝,產量132萬噸,各類蔬菜遠銷全國20多個省區市,并出口俄羅斯、日本及歐盟,產值達42.8億元。昔日貧困縣成為西北重要蔬菜集散地。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