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虎門“社區干部”月薪為何能到2萬?背后的經濟聯合社是什么?_頭條

2023-06-01 11:47:52    來源:澎湃新聞

“社區干部平均月薪2萬元”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同樣得到關注的還有隨之浮出的經濟聯合社。

近日,一張“虎門鎮2022年社區干部薪酬分配表”在網絡上熱傳。圖表顯示,東莞市虎門鎮社區干部年度薪酬包括“基本工資”“補貼和津貼”“績效工資”三部分,其中,績效工資高達十多萬??傮w計算下來,該社區書記2022年的月均薪酬約為21546.7元,其余干部的月均薪酬約為19255.2元。

社區干部的薪酬為何這么高?據媒體援引虎門鎮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說法,該社區有一個新聯股份經濟聯合社,財務獨立核算,由他們自行做薪酬分配。


(相關資料圖)


究竟什么是經濟聯合社?如今,經濟聯合社發揮著怎樣的作用?虎門鎮的“社區干部薪酬”為何能這么高?

“社區干部”與經濟聯合社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王德福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圖片中的“社區干部薪酬”與通常意義上的城市社區工作人員待遇狀況并不相同,這屬于“村改居”社區,并非一般的城市社區。后者運轉經費和人員工資由財政保障,從全國來看,正常薪酬與當地平均工資水平差不多。“村改居”社區的特殊性在于,其運轉經費和人員工資主要來自改制前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很多地方施行“村改居”(即村民委員會改制為居民委員會)后,還會進行“政經分離”,原村集體經濟以股份經濟合作社方式繼續保留,改制后的社區居委會則實行專職化,與一般的純城市社區并軌,由財政保障。

“東莞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在于,施行了‘政經分離’,但社區運轉經費和人員工資仍由集體經濟保障,人員也基本來自本村原住民。”王德福說。

實際上,“經濟聯合社”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存在。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全國有不少經濟聯合社形式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主要涉及集體資產經營與管理、集體資源開發與利用、農業生產發展與服務、財務管理與收益分配等。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林輝煌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我國農村基層體制看,經濟聯合社屬于農村經濟組織。“一直以來,農村基層都有三套組織,大眾熟悉的一般是兩委,即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但事實上還有一套集體經濟組織。只是在各地的叫法不一樣,有的地方叫理事會,有的地方叫經濟社?!?/p>

林輝煌指出,從產權形態來看,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鶎拥霓r村經濟組織,有兩層,一層是村民小組或經濟社,由生產小隊實行村民自治后得來,是最小的組織單元,這是大部分地方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主體。在村民小組上面還有一個集體,就是行政村。行政村也有集體經濟的組織,把下面各個經濟社聯合起來,在珠三角就叫經濟聯合社。

“實際上,經濟聯合社很多時候只是一個聯合組織,是一個空殼子。雖然也掌握一部分集體土地、集體物業,但在很多地方,資源還是掌握在村民小組或經濟社。如果是這種形態,就是兩級經濟,即行政村和村民小組都分別有經濟收入?!绷州x煌說。

“社區干部”平均月薪2萬合理嗎?

東莞2022年全市GDP達1.12萬億元,34個鎮街(園區)有6個進入500億元俱樂部。傳統工業強鎮虎門是“千億鎮”的儲備選手,去年,虎門GDP為737.77億元,虎門的服裝和線纜產業發達,當前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林輝煌指出,珠三角的產業在“三來一補”中迅速發展,東莞也成為“世界工廠”。香港、臺灣及外資企業,考慮土地、勞動力的成本,將珠三角尤其東莞等地作為生產車間,在這一過程中與村民小組直接進行合作,也成就了珠三角的經濟體量。

在后來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過程中,需要招引大型企業,對土地規模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先村民小組零碎散亂的土地產權形態就不合適了。當地做了很多改革,一個方向就是把經濟社的權力收攏到經濟聯合社,有些地方改革比較徹底,就變成了一級經濟。各地改革程度不同,這與各地博弈有關。有的地方經濟發展比較好,比如珠三角產業發達的區域,經濟聯合社和經濟社往往都比較有錢。”

林輝煌介紹,集體收入主要是兩大方面的支出。一是村內的基礎設施,很多的道路、學校、醫院、廠房等等,都是由村集體資產出資建設,而另外一塊就是村民分紅。

“村民每人每年可以分享村集體發展的紅利。經濟發展得好,就可以多分些,這里面就包括村干部。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沒有產業支撐的村子,村干部的工資也會比較低。這樣各地村干部的工資可能會差距較大,這主要體現在績效這部分,基本工資可能相差不大?!?/p>

林輝煌表示,后來政府也發現這個問題,認為差距不能太大。珠三角的地方政府普遍會根據村集體收入對村干部的工資做出限制和分檔。即使這樣,珠三角的村干部整體工資還是較高。“東莞虎門鎮屬于典型的珠三角區域,這樣的薪資,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另外,政府也在做改革,把給村干部發工資的權力收到政府手中,但這樣也給政府增加了財政壓力?!?/p>

集體經濟亦有挑戰

依賴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式能夠激發干部及村民的積極性,但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

“經濟區位比較好的村莊,比如在省會城市周邊或者在珠三角、長三角等都市圈中,人口集聚且有產業溢出效應,能帶來土地的增值,從而產生收益成為集體經濟收入。但在大部分的農村,包括廣東90%以上的農村,其實集體經濟都不算太好,因為這些村莊比較偏遠,沒有人口聚集,沒有產業和資本,土地難以增值,就不會變成集體收入?!绷州x煌說。

王德福表示,以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集體經濟基本為“地租經濟”,即通過集體土地和廠房出租獲取收益,收益的大部分用于股民分紅,部分用于保障股份合作社和社區運轉及集體公益事業的開支。從全國來看,集體經濟比較發達的村(社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城中村、城郊村,區域間存在不平衡。在很多地方,比如長三角的蘇南地區,集體經濟收入用于分紅和干部工資的部分是受到上級政府嚴格約束的,原村民也都比較接受。

“相對來說,珠三角地區集體的獨立性更強,或者說,村莊原住民以集體名義參與分享工業化、城市化紅利的能力更強。其結果,首先是村民(也就是股民)分紅多,其次才是社區干部薪酬比較高。與此同時,地租經濟也助推了當地經濟社會運轉成本的上漲。”王德福說。

另外,林輝煌指出,發達地區現在的村干部工資高,村民分紅也比較多,會形成一種福利依賴,有時也會變成一種困境。

“福利一旦上去,再下來就比較困難了。一旦經濟發展不好,比如產業轉型沒有成功或者整個經濟形勢不好,導致集體的經濟收入下滑,發不出錢,就會有社會風險。集體經濟的問題就是,一方面像企業一樣賺了錢大家分,但另一方面和企業又不太一樣,因為不允許失敗。企業可以破產,但集體經濟不允許破產,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對政府構成負擔。”林輝煌說。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