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天天熱消息:華安證券譚國超:中藥板塊投資機會展望

2023-06-12 09:51:46    來源:東方財富網

嘉賓介紹:譚國超,華安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中山大學本科、香港中文大學碩士,曾任職于強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君集團、誠通證券和華西證券研究所,主導投資多個早期醫療項目以及上市公司PIPE項目,有豐富的醫療產業、一級市場投資和二級市場研究經驗。

近年來,隨著醫療保健需求的增長,中藥板塊在快速發展,在基本面向好的帶動下,今年中藥板塊迎來了15%左右的漲幅,我們該如何看待當前的中藥估值?中藥眾多的細分子行業中,有哪些板塊值得重點關注?中藥板塊的核心投資邏輯又是什么?


【資料圖】

華安證券譚國超表示,在行業增速17%—18%的背景下,中藥上市公司業績將繼續增長,估值有望提升至25—30倍。政策端給中藥創新藥的注冊以及后續進入醫保提供了諸多便利,中藥上市公司經過多年的深耕,品牌OTC提價能力更強,業績確定性更高。院內制劑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獲獎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增量,作為難得的品類,將是未來5—10年級別的產業機會。在供需兩端的雙重支持下,更多更好的中藥創新產品將會落地,中藥創新藥、國企控股中藥企業、中藥配方顆粒、兒童藥、民族藥、稀缺原材料等細分領域也將迎來更多機會。

以下為文字精華:

1、華安證券譚國超中藥業績釋放 產業端長線機會

提問:中藥細分子行業迎來了15%—16%的漲幅,醫藥行業中排第一,而全市場漲幅超過15%的子行業相對較少,對此您怎么看?

譚國超:其實,每6—7年就會有醫藥行業小產業鏈景氣度的劃分,例如2015年7月22日當時要求臨床自查,這個事件基本拉開了醫藥創新的起點,所以2018年底,舉行了第一批的7+4國采,然后2015年基本奠定了接下來幾年,國家會在創新藥的研發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政策,回顧過去取得的成果,第一,海外的工程師、科學家、教授等醫藥人才陸續回國。

第二,目前深圳、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成都、武漢等城市,都已經修建好了醫藥產業園,這些地方產業園均設有政府配套的專利申請、公司注冊、人才補貼等基礎設施。

第三,一級市場投資人所關注的標的中一定會有醫療行業中的公司,所以過去7年醫藥板塊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企業如果有好的專利、技術或者臨床需求的解決方案,都能找到好的方式落地,所以我覺得這完成了醫藥行業的宏觀架構。

在這種情況下,從2021年開始,中藥慢慢的進入到投資人的視野,無論是審批端還是支付端都能看到國家投入許多的精力在里面。

因此我覺得即使中藥在個股方面可能會有調整,但醫藥行業中70多只股票一定能找到明確的產業趨勢,所以行情肯定是屬于剛開始的階段,我覺得未來空間肯定巨大,也許從產業端來說是5—10年級別的機會,即使是股票端,至少也是5年的機會。

此外,我們也提到隨著醫保局政策、國家中醫藥振興工程等政策的發布后,相比過去投資人對醫藥行業的謹慎,在如今醫藥行業增速17%—18%的情況下,投資人給到的估值可能能夠到25—30倍,這是不斷提升業績和估值的過程。

2、華安證券譚國超:業績確定性高 品牌OTC持續提價

提問:如何看待中藥OTC的發展?

譚國超:國家已經在中藥創新藥的注冊端以及后續進入醫保提供了許多便利,并且國家對于中藥臨床療效的要求相比之前是更高的,其實這是特別好的現象,因為這樣對創新藥的要求會很明確,所以能看到已經上市的中藥企業經過了多年的穩定狀態,業績其實是有保障的。

另外,簡單來說OTC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從非醫院渠道購買,在投資分類時,OTC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特別成熟的,例如安宮牛黃丸,上市公司中有近10家公司擁有該產品的批文,這一類OTC是我們比較看好的,主要是因為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增強,會傾向購買這種療效特別明確的品類,并且其使用的藥材比較珍貴,雖然在名貴藥材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會給企業的精力及其成本略微帶來一些壓力,但也會帶動藥品價格上漲,所以我覺得這對企業來說還算不錯。

另一類則是普通中藥,例如,我們在藥店里能看到的部分藥品,不僅僅是治療感冒發燒或是滋補類藥品。在疫情之后,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提升,消費者對身體補給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比以前更高,一定程度上也會更加重視這類產品的購買,所以我對這一類藥品也是比較樂觀的。

去年年底開始,消費者對各類藥材的辨識度比以前增加許多,一些輕微問題基本能在藥店或者其他渠道得到解決,所以我對該板塊還是挺看重的。

3、華安證券譚國超重要性日益凸顯 院內制劑品類好

提問:院內制劑未來會不會成為重要板塊?

譚國超:院內制劑其實是中藥創新藥的板塊,患者去中醫院或者大醫院,有部分藥是醫院內部做研發,僅供該院或者醫聯體使用的,但是根據之前的法律法規是無法跨院使用,也無法轉化成為真正的可流通藥品在全國流通。

如今,國家對院內制劑是特別鼓勵的,如果留意上市公司公告就能看到,許多上市公司從去年開始陸續跟一些知名中醫院以合作或者購買產品專利的方式合作,醫院也在尋找藥企幫忙生產,包括中醫民企也在尋找中醫名醫合作開發院內制劑,并且陸續拿到了許可,其實這的確是重要的新方向。

例如,有上市公司它與當地醫院合作了大概60—70個院內制劑,該業務去年貢獻了小百萬的收入,今年該業務也相對樂觀,預計能貢獻5000萬收入,但我判斷這應該是新產品供給帶來的收益,并且已經驗證了該產品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如果企業以國家對中藥三結合注冊為基礎能夠更容易的獲得批準,我相信這個品類是上市公司很重要的增量,在與該上市公司董事長討論后的觀點,我認為未來對該公司來說,如果能抓住機會,這將是未來5—10年級別的產業機會,院內制劑是很難得的品類,并且目前市場中企業參與度相對不高,這是難得的機會,后續其他公司也會越來越看重。

4、華安證券譚國超供需雙重支持 細分領域機會多

提問:中藥板塊的投資邏輯是什么?

譚國超:第一,從中藥的大邏輯來看,延續2021年底的政策變化,從產品供給端與審批端結合等政策就能發現,更多更好的中藥創新產品將會落地,往后支付端也會給中藥更多的支持。

所以,一方面供給的產品更多,另一方面中藥公司從去年開始都陸續活躍起來,公司的運營效率更高,甚至中藥企業之間的并購也更活躍,因此對中藥企業來說會是很大的增量。

未來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向,第一,品牌OTC,因為該方向上的品種都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種,所以肯定是很重要的分類。

第二,中藥創新藥,做這類藥品的企業并不算特別多,所以市場空間較大。中藥創新藥企業本身確實是有一定的瑕疵,但是因為其產品品類以及多年投入,并且也在做一些國際化的嘗試,我覺得這種企業還是應該給予一定的關注。

第三,國企控股的中藥企業,因其產能、產效能夠較好的釋放,并且在中藥產業鏈中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我相信這批企業一旦梳理清楚公司的戰略,并且管理層做好搭配,未來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

第四,中藥配方顆粒,我稱之為中藥現代化,這也是我在持續觀察的領域,中藥配方顆粒領域在2022年的產業演變過程中比較痛苦,但今年已經陸續轉好,這也是中藥創新和現代化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地方。

第五,兒童藥、民族藥比較好的企業值得重點關注。

第六,具有稀缺資源品的中藥公司,例如,某個原料領域具備話語權的企業。

因為,我們很明確這是5-10年級別的產業機會,因此應該更加的重視,目前中藥雖然漲幅較大,但趨勢才剛顯露出來,我相信未來這個趨勢會更加明顯。

目前,醫藥行業經過了兩年的調整,在當前時間點,創新產業鏈已經調整到位,板塊中企業的股價跟過去兩年相比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但研發的產品已經開始銷售了,我覺得這種公司可以多留意。

此外,投資者比較擔心的是醫藥公司集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目前參與醫藥板塊的投資者反而不多,這種情況下,醫藥集采到目前這個位置,其實出清得差不多了,因此我特別建議類似醫療耗材等細分領域,可以陸續關注起來。

中藥所針對的疾病也很多,有許多的新產品療效很好,因此,即使是一些冷門藥品,也是有他獨有的作用領域,所以醫藥行業其實屬于難得的常青行業。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