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中國自貿區“雁陣起飛”之后 看熱訊

2023-06-26 08:51:53    來源:北京商報

6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商務部獲悉,商務部印發《自貿試驗區重點工作清單(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清單》),其中明確了164項重點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從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正式掛牌以來,今年恰逢十年。十年來,全國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基本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海南自貿港也揚帆起航。接下來,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組成的“雁陣”將在新征程上繼續合力“起飛”。

工作劃重點

根據商務部信息,《工作清單》明確了2023-2025年相關自貿試驗區擬自主推進實施164項重點工作,每個自貿試驗區的重點工作7-10項,包括重大制度創新、重點發展產業、重要平臺建設及重大項目活動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未來,《工作清單》將在3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方面,加強分類指導。《工作清單》列明未來三年各自建設方向和重點事項,推動各地精準定位、精準施策,實現差異化、個性化發展。如,支持廣東自貿試驗區積極深化與港澳在貿易、投資、金融、法律服務和職業資格互認等領域合作,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另一方面,促進改革創新。《工作清單》涵蓋了各自貿試驗區主動謀劃、自主推進的一系列重點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地方首創精神,調動地方改革積極性和主動性,因地制宜不斷深化改革實踐創新。如,上海自貿試驗區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業一證”改革,建立健全行業綜合監管制度。

此外,強化系統集成。《工作清單》賦予各自貿試驗區集成性的目標任務,各地可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配套政策,加強重大制度創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如,天津自貿試驗區重點建設世界級的租賃產業集群,山東自貿試驗區積極開展海洋經濟創新,江蘇自貿試驗區加快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進一步做強做優產業基礎,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工作清單》明確了每個自貿試驗區的重點工作,為各試驗區指明了突破的方向,預計會得到更高層面的協助、支持,各地自貿區的發展呈現出‘全國一盤棋’的態勢,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有助于自貿試驗區健康發展。”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起飛到齊飛

十年間,全國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基本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海南自貿港也揚帆起航。接下來,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組成的“雁陣”將在新征程上繼續合力“起飛”。

據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介紹,我國要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落實好這個戰略,關鍵是在“提升”上下功夫。“提升”的一個發力點,主要是以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性開放,發揮好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

王文濤介紹,一方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要提升,聚焦貿易投資、政府采購、知識產權、環境等重點領域,制定出臺改革試點措施,選擇自由貿易港和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率先構建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為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破冰、破題。另一方面,市場準入水平要提升。重點在投資和服務貿易領域加大壓力測試。自貿試驗區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要進行壓力測試。下一步,還將繼續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開放力度。服務貿易領域,出臺自貿試驗區和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在更大范圍內實行跨境服務貿易管理新模式。此外,改革系統集成、協同創新上也要提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探索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助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在《工作清單》中,王文濤提到的不少方面已然有所涉及。不過,在鄭磊看來,設立多個自貿試驗區的初衷是根據各地不同情況,探索適合本地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新模式,積累和總結經驗,以便在更大范圍推廣自由貿易的良好實踐,但目前的實際情況卻與預想有所不同。“各地自貿區的開放進度整體不夠快,有些試驗區甚至沒有明顯的動作,距離預期較遠。這里有很多原因,缺乏更高層面的協調推進和支持,是一個主要原因。”鄭磊表示,“因此,下一步,各地應從產業規劃和制度、規則設立等層面盡快提出實施方案,在清單規劃時間內加快推進與國際對標,成為探索制度型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先鋒。”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