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湖南:夯實新基座構建新生態 為實體經濟插上“智能化”翅膀

2023-08-25 20:04:04    來源:湖南衛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今年以來,湖南把深入開展“智賦萬企”行動,作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抓手,讓千行百業“數字化”武裝,為實體經濟插上“智能化”翅膀。

推動湖南制造向“智造”升級,數據和平臺是關鍵支撐。中電互聯率先建成湖南首個本土培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連接工業設備300多萬臺,覆蓋企業超20萬家。

中國電子總經理助理 中電互聯董事長 朱立鋒:賦能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面向電子信息、能源化工、國防科工、工程機械等17個行業,提供60余項高效解決方案,打造了智能制造“長沙模式”。


(資料圖片)

目前,湖南已培育中電互聯、中科云谷等2個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4個。創建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車聯網等國家級平臺8個,建成電子信息、大數據、北斗等產業園區29個。

在三一18號燈塔工廠,通過1540個傳感器和200臺全聯網機器人實時采集的生產數據,相當于一座20萬人口縣城的手機網絡流量。工廠智能制造改造前后,產線工人人數減少了接近三分之二,產能卻翻了一倍。通過數字賦能,這里每45分鐘下線一臺泵車,每1平方米效益15.4萬元,人均產值1471.13萬元,冠絕全球行業。

三一重工工藝所所長 劉祥舉:我們在去年底實現了整體智慧物流小車定點配送,今年我們重點推的就是物料在線,從系統下發到物料轉移,到配送到現場,基本上半個小時之內就可以。

立標打樣,看樣學樣。湖南用友軟件通過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推動9萬多家企業上云,近萬家企業上平臺。在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普斯賽特光電,憑借全自動化的生產線,每天能生產5000萬顆燈珠,生產運營效率提升30%。

湖南用友軟件副總經理、數字化咨詢高級專家 劉石明:聚焦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助力智慧園區、智能工廠、智能工位打造,不斷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為“智賦萬企”打造更多“智賦”樣本。

新變革,帶動產業升級。近年來,湘電集團投入2200多萬元,開展車間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在中型電機車間,在原有的4條自動化柔性裝配線基礎上,再提質升級4條生產線。以前,一個工人裝一臺電機,需要6到8個小時,現在40分鐘就可以完成。

湘潭電機公司數字技術室主任工程師 易建湘:把原來分散的、單個的研發、工藝流程,集成到統一的平臺下,實現了實時的監控與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30%,生產成本明顯降低。

目前,湖南已累計推動53.73萬家企業上“云”、2.78萬家企業上平臺。省工信廳表示,將幫助企業想轉盡轉、能轉快轉。(動畫)到2025年,推動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打造1000家智能制造企業、3000條智能制造生產線、15000個智能工位,讓萬企千態“智能化”前行。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