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中衛市:打造彰顯黃河文化展示黃河文明的窗口

2023-09-09 02:13:55    來源:騰訊網

中衛市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目標,以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為契機,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題,以黃河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依托,深入挖掘“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文化內涵,構建包容多元的黃河文化傳承體系,著力將中衛市打造成彰顯黃河文化、展示黃河文明的窗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美麗的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中衛段)

主要做法

01

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讓文化遺產“立”起來

在做好黃河文化遺產調查工作基礎上,以項目謀劃為抓手,多方聯動、同頻共振,從保護傳承、研究挖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五個方面推進項目建設。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02

持續推動系統性保護利用,讓文化遺產“留”得住

依托黃河流域中衛段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按照“一個核心”、“三大抓手”、“四個結合”的思路,統籌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整體性保護。

03

探索創新保護傳承模式,讓文化遺產“潮”起來

舉辦形式多樣、精彩絕倫的宣傳展示活動,全面展示黃河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節會品牌。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為學生們開設非遺特色課程,提升青少年非遺保護意識。鼓勵非遺傳承人開展傳承培訓活動,不斷完善非遺傳承基地建設。

04

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讓文化遺產“活”起 來

加強產品研發,對民間藝術和民俗風情進行挖掘整理,組織民間藝人對手工藝品進行再創作,扶持在各景點、商圈銷售。培育發展文創旅游商品研發基地,開發各種文創旅游商品。策劃舉辦文創旅游商品大賽,培育研發了蘊含黃河文化的文旅商品。

存在問題

保護力度需強化

在文化遺產的申報、普查等方面投入諸多力量,但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僅靠文化部門還不夠,需要其他部門、科研機構、專業院校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

社會關注度需提高

在對外宣傳過程中,往往側重于大漠風光的宣傳展示,對于黃河文化相關的內涵詮釋不夠,導致人們對西北的固有印象還停留在大漠沙漠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黃河文化的社會關注度。

人才隊伍建設需加強

黃河文物保護工作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人數逐年減少,在保護利用的過程中專業人員力量較為薄弱。部分非遺項目由于傳承人年齡較高、后繼無人,存在傳承困難的情況。

下步工作

深化挖掘整理

爭取文物保護專項資金,開展文物保護項目建設,做好黃河文化遺產的預防性保護,運用可互動的科技媒介進行展示宣傳,增強文化感染力。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料進行系統化整理,對瀕危項目采取搶救性保護措施,深入普查挖掘非遺項目,推動建立非遺數據庫及數字化宣傳展示平臺。

優化傳承載體

推進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建設,鼓勵大麥地文化產業園等文旅集聚區引進非遺項目,建立非遺示范性產業保護基地;支持文化企業推進非遺及衍生品開發,借助互聯網等現代展示和銷售渠道讓非遺元素及非遺產品融入現代生活。將非遺項目納入院校學習課程,將傳承人聘為兼職教師,定期到校普及非遺知識,逐步建立長效傳承機制,打破“有人教、無人學”的傳承困境。

開展多樣宣傳

推進大麥地巖畫、一碗泉遺址、高廟、鼓樓等文化遺產與旅游有機融合,做好剪紙、刺繡、花兒、沙畫、烙畫等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研發特色文創產品。推動“花兒進景區”、“枸杞歌謠進景區”,讓游客感受到獨特的文化魅力。推進《絲路驛站》、《不負青山不負塬》、《三個女紅軍》的創排工作,加大對文藝精品劇目的扶持,促進沿黃文化旅游精品的不斷涌現。

▌來源:寧夏黨刊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