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消費升級與供給側改革已形成良性互動

2018-10-08 14:53:4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國慶長假是檢驗消費行為活躍度的重要參考之一。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降低,投資也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消費的表現就更為引人注目,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今年的國慶消費有什么新的特點?能否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人民日報》報道了國慶消費的一個典型案例:上海某會計師事務所部門經理何磊把家里重新裝修,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家智慧家居店,門店采取人臉識別技術,無需注冊,“刷臉”購物即可。一份國慶出行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游客已不再滿足于拍攝簡單的花草風景,航拍無人機銷量同比增長280%,可隨身攜帶的翻譯器也成為出境游新寵,銷量同比增長1107%……

今年國慶長假在消費方面與往常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已不是簡單的消費增長和消費活躍,更重要的還有消費升級——消費升級正在成為中國消費領域一個值得期待的趨向。

消費升級無疑能夠促進經濟升級,高質量的消費必然要求具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縱然廣大居民愿意去購買高質量的產品、享受高質量的服務,也是獲取無門,必須要有這樣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所以,高質量消費對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還是非常強的。

反過來看,今年的國慶長假能夠產生許多消費升級的領域,能夠讓廣大居民享受高質量產品和高質量服務,能夠展現消費升級的特點,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水平提高、供給能力增強是密切關聯的。沒有供給端的大力度改革,沒有供給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就不可能出現今年國慶長假消費的升級。

從今年國慶長假的情況可以看出,供給側改革與消費升級已經逐步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形成了良性互動。前些年那種到日本去購買電飯煲、馬桶蓋,以及到國外去搶購各種高檔商品、奢侈品的現象,也在逐步減少。

這也進一步告訴我們,要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不斷地提升供給的質量和水平,用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打動消費者、吸引消費者,開發新的消費市場、促進新的消費服務。而隨著廣大居民對新的消費產品與服務的接受,又會在新的體驗中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推動消費在供給基礎上的新的提升,反推供給領域進一步提高供給水平和供給質量,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機制。

不僅如此,對傳統行業的產品和服務,也會提出新的要求。因為,如果不做出及時改變,不提升產品的檔次和品質,不提高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傳統行業就有可能被淘汰。那么,企業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機會。毫無疑問,對傳統行業的產品、服務,也會越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消費的升級,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從今年國慶長假的消費情況來看,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產品和服務開發的針對性。很多消費者特別是80后、90后甚至00后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追求,已經不是過度看重牌子,而是看重品質和實用性、適用性,適合才是最主要的。

這也給企業和商家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了解市場、了解消費、了解需求,了解消費者的觀念正在和即將發生的變化,促進消費和生產、經營形成互動。這樣的消費升級無疑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趨勢,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最迫切需要的條件之一。

關鍵詞: 消費升級 供給側改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