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2018車界重構與結盟

2018-12-19 16:12:27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8年,全球汽車業在震蕩中前行,中國汽車市場遭遇了28年來最嚴重的下滑,車企競爭陡然加劇。下半年開始,汽車行業停工、停產、降薪、裁員聲不斷,車企普遍感受到了車市“寒冬”的到來。但是也有一些車企先知先覺,及時預知市場巨變,嘗試通過內部重構和外部結盟,渡過難關,并搶占下一輪發展制高點。回顧2018年,重構和結盟是主題,2019年這一主題仍將主導全球車市。

五大中國品牌掌門人為WEY賀歲

在車市一片慘淡的情況下,車圈也出現了令人欣喜的一面。12月10日,在長城WEY品牌兩周年慶典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竺延風、北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徐和誼、一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徐留平(按姓氏筆畫排名)齊齊現身屏幕,通過屏幕向長城的豪華品牌WEY表示祝福,這讓業界看到中國企業家團結的一面。

今年以來,包括一汽、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重組消息不斷,三方開發組建了聯合物流技術研究中心,將深入AGV應用、自動化設備、智能識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物流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比亞迪也開放了動力電池合作的限制,與長安汽車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組建合資公司,從事車用動力電池生產、銷售等業務。曾經因為網絡水軍攻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兩家民營車企長城和吉利,也握手言和。上述跡象都表明,中國品牌已經開始從過去的單打獨斗走向合作共贏。一些媒體人士感慨:全球汽車市場不景氣,中國車企老板們是時候走到一起干點事情了!

德國寶馬計劃控股華晨寶馬

作為外資股比放開的先行者,10月11日,華晨寶馬在其“出生地”沈陽慶祝成立15周年生日上宣布,德國寶馬將在2022年前以36億歐元的代價成為手執華晨寶馬75%股權的掌舵者。同時,雙方承諾對華晨寶馬的投資將增加30億歐元,用于未來幾年沈陽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位于鐵西的新廠區建成后,將使鐵西工廠現有產能翻倍;而大東廠區的改擴建項目將使生產體系更加柔性化。未來三到五年內,華晨寶馬的年產能將逐漸增加到每年65萬臺,并將創造5000個新的工作機會。

這一消息的宣布打破了24年來國內合資車企不得低于50 :50股比限制的第一炮,引發連鎖效應。就在近期,戴姆勒、福特等跨國品牌都先后宣布有意控股合資公司。業界普遍認為,執行了24年的股比限制政策,雖然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國汽車工業,但是同時也養了一批懶漢。2022年股比限制的全面放開,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后合資時代,一些一向看好中國市場且持續投資的跨國車企將迎來更好的發展良機。

中國一汽完成1萬億授信

10月24日,中國一汽集團與國家開放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16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一汽獲得意向性授信共計10150億元。此次與中國一汽戰略合作簽約的除國家開發銀行外,還有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吉林銀行、民生銀行。

這么多家銀行聯合向一汽集團聯合授信,被外界猜測背后頗有深意。首先,在國家對外放開外資股比的大背景下,一些外資已經開始虎視眈眈,為了謀求更深層面的合作,大型國有車企必須備好糧草。其次是今年汽車銷量大幅下滑的市場環境下,一些車企產業鏈已經出現資金“問題”,必須注入強心劑,謀求下一階段的發展。再有是為下一階段上市做準備。不管怎么講,一汽集團的天量授信絕對是一個信號,表明汽車產業仍然是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

吉利入股戴姆勒成第一大股東

今年2月份,有消息稱,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已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此次收購完成后,吉利集團將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持有戴姆勒集團1.03億股,以當前的市值計算約為92億美元。此前,戴姆勒最大的股東為科威特投資局,擁有6.8%的股份,其次為擁有6%股份的貝萊德。

消息傳出后,業界普遍質疑,吉利入股戴姆勒的意義何在?在吉利控股集團官方公布的聲明中,李書福曾表示,“21世紀的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巨大創新機遇,也面臨來自于非汽車行業公司的挑戰,各個汽車企業單打獨斗很難贏得這場戰爭。為了主動抓住機遇,我們必須刷新思維方式,與朋友和伙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占領技術制高點。對戴姆勒的投資正是出于這種戰略思考。”

事實上,在吉利成功入股戴姆勒、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后,就與戴姆勒就電動化、自動駕駛技術和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并設立了幾個項目進行溝通。作為合作的第一步,10月24日,戴姆勒出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集團(新業務)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將在華組建合資公司,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但是,從長遠看,吉利與戴姆勒的合作絕不僅限于此,而會著眼于更加廣泛的合作。

寶能收購觀致汽車銷量攀升

1月9日,觀致汽車的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 QUANTUM母公司)發布公告稱,寶能集團正式成為觀致汽車的控股股東。公告顯示,寶能集團以66.3億元收購了觀致51%的股份。此次被寶能集團收購后,觀致汽車的股東結構調整為寶能持股51%、奇瑞持股25%、Kenon Holdings持股24%。該協議還對目前觀致未還貸款的償還責任進行了規定,寶能需要支付與股比相應的貸款。此外,寶能還承諾在未來三年寶能或其子公司每年從觀致采購約10萬輛汽車。

寶能賦能,對于長期低落的觀致汽車顯然是有益的。根據統計,今年1-10月,觀致汽車累計銷量達53897臺,同比增長451.77%,實現了企業在品牌升級、研發設計、渠道擴展、營銷創新等各個層面的煥然一新。在2018廣州車展上,觀致發布了兩款重磅新車——觀致3轎車EV500和觀致5 SUV智云互聯版,順應了汽車市場當下的大環境。目前,寶能已經在杭州市、昆明市規劃了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收購觀致汽車后,寶能汽車已經完善了C、D級平臺,全面覆蓋7座SUV、7座MPV和中大型轎車的細分市場。

奧迪入股上汽大眾意在合資

6月26日,在上汽集團的年度股東大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向投資人表示,奧迪已經入股上汽集團,并持有1%的股權。資料顯示,今年6月14日,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股權已發生變更,原持股股東分別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斯柯達汽車公司,現在新增奧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后,上汽集團依然持股50%,德國大眾持股38%,大眾中國持股10%,斯柯達和奧迪各持股1%。

外界猜測,雖然只持有1%的股權,但是從理論上看,上汽大眾已經得到奧迪的授權,可以正式生產和銷售奧迪品牌車型。2016年,大眾旗下的斯柯達正是通過這一象征性的持股,加快推進多款SUV產品以及新能源汽車投產。此次奧迪入股上汽大眾,同樣意味著上汽奧迪合作已正式確定。此前的2016年11月,奧迪與上汽大眾達成協議,擬組建50:50合資銷售公司,并計劃在2022年推出首款車型。但是由于受到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強烈抵制,這項計劃一直懸而未決,此次入股上汽大眾被外界看作是上汽大眾奧迪項目已是板上釘釘。

寶馬MINI在長城張家港落戶

7月10日,在中德兩國總理的見證下,中國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與寶馬(荷蘭)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寶馬”)正式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雙方各持股50%。據了解,新公司命名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7億人民幣,注冊地址為江蘇省張家港市,投資總額達51億元人民幣。合資公司規劃了標準年產能16萬輛的國際先進整車工廠。

不同于以往的合資項目,光束汽車不僅是寶馬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首個純電動車合資項目,也是長城新能源汽車邁向國際化的橋頭堡,雙方在新能源合資合作上真正實現了對等。按照規劃,光束汽車計劃建設形成“一基地三中心”:“一基地”即寶馬新能源汽車全球制造基地;“三中心”則是寶馬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寶馬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中心、共建碳纖維輕量化產業中心。

在產品上,雙方將共同開發新一代純電動汽車平臺,該平臺不僅用于生產MINI電動汽車,還將為長城汽車生產電動車產品。首款產品將是一款純電動緊湊型SUV,續航里程將達到500km以上,而這款車的質量也將與MINI相同。今后,除了國內市場以外,光束汽車還將大力發展海外市場。

奇瑞股權轉讓決議獲通過

這個年代,車企缺錢已經是現實存在。5月29日,奇瑞汽車在蕪湖召開了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全票通過了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奇瑞擬以不低于200億元的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部投資者,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9月17日,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進行公開掛牌,通過廣泛征集意向投資方的方式實施增資擴股。公告顯示,此次奇瑞控股欲募集資金總額為不少于833230萬元,而對應持股比例31.4419%。新增資方只是第一大股東,蕪湖系資本仍占據主導地位。

隨著國家對國有汽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汽車企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變革。所不同的是,奇瑞的這次股權改革是全局性的,增資的主體是奇瑞控股,因此難度更大。公告顯示,截至11月22日第一個公告截止期止,奇瑞增資擴股項目“流拍”,按照相關規定,這次公告將延長至12月21日。一些專業人士表示,顯然,當前產能過剩,傳統車企價值普遍降低,很多擬投資車企的資本猶豫了。但是無論如此,奇瑞汽車創新求變,做大做強的決定是值得肯定的。

文/本報記者 何登峰

供圖/高月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