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中國產業政策的發展與演進

2018-12-25 09:56:08    來源: 中國工業新聞網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引入產業政策,并將其作為推動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之后,產業政策逐漸成為宏觀調控與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產業政策的實施,不斷減少了對于微觀經濟的計劃管理或干預,且相對靈活容易調整,客觀上不斷斷釋放微觀經濟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產業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2012年以來,中國的產業政策發展具有兩個重要趨勢,一是產業政策體系中越來越多地引入了功能性產業政策,二是促進產業創新政策在整個政策體系中的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國的產業政策體系由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技術及創新政策、產業布局政策與對外開放政策組成。其中,產業結構政策是整個政策體系的核心,產業結構調整的表述實際上還包括了產業布局、產業組織與產業技術政策。從產業政策發布的主體、政策的效力、政策之間的聯系來看,中國的產業政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由國務院頒布的產業政策;第二層次是國務院各部委頒布的產業政策;第三層次是各級地方政府及其部門所頒布的產業政策。其政策工具主要有:目錄指導、投資核準(審批)與市場準入、淘汰落后產能、土地供給、財政補貼與政府出資的投資基金、稅收優惠、政策型貸款、人力資本開發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

當前,中國產業政策仍保留了較多對于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其缺陷及由此帶來的不良政策效應越來越顯著。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新工業革命孕育興起,這類產業政策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中國應轉為實施以增進市場機能、擴展市場作用范圍與補充市場不足為特征的功能型產業政策。產業政策的重點應該放在為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其決定性作用提供完善的制度基礎,強化保持市場良好運轉的各項制度,建立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培養人力資本以適應產業結構演進與經濟發展對于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為激勵創新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支持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等方面。

構筑和實施功能型產業政策,應尤為重視激勵與促進創新。必須加快構建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制度體系,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為新興產業發展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制度,完善知識產權執法體制,為科技服務機構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政策。在促進創新時,政府還應補充市場機制的不足,積極支持科學研究與通用技術研究,并提高公共科技投入的效率;加強國家共性技術公共研究平臺、科技公共服務平臺與技術轉移中心的建設,構建多層次的創新人才與產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體系。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