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助力本地消費復蘇 餓了么如何“破題”?|快消息

2023-06-27 11:20:03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提起夏天,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要素都與“美食”有關,在晚風微熏的夏夜與三五好友齊聚家中喝酒擼串,是繁忙生活中難得的愜意時光。


(資料圖片)

作為最能感受到消費復蘇水溫的行業,自去年年底疫情影響消退以來,餐飲消費逐月呈現加快恢復向好態勢,餐飲業持續激發活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5月,全國餐飲收入19958億元,同比上升22.6%;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5086億元,同比上升25.4%。5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070億元,同比上升35.1%;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084億元,同比上升31.4%。

在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金勇看來,隨著各項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線上線下經濟活動不斷發力,餐飲行業恢復和擴大消費有望進一步提高,餐飲活力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穩妥手段。

而在餐飲業乃至線下實體經濟走向復蘇的過程中,數字化帶來的結構性增長點成為了新的刺激性因素。在業內人士看來,即時電商正在帶來實體經濟數字化的第二次變革。

在這一背景下,本地生活賽道內的玩家們也紛紛搶抓機會,進一步攜手商家建設生態。在6月20日舉行的餓了么2023年夏季商家大會上,餓了么首席運營官諶偉業宣布,今年將從扶持好店好商品、加大投資陽光系列商家、成立各地商家學院、組建開放平臺、重點扶持細分行業探索創新、重推夏季促消費活動等六大方面,重點加強對商家伙伴的平臺投入,與商家堅定“相向而行”。

即時電商賽道寬廣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 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各領域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從2020年至2025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將由19.5萬億元達到35.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2.6%。

餓了么首席運營官諶偉業在商家大會現場算了一筆賬: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披露,使用過餐飲外賣等即時服務的消費者年度用戶為5.2億,占到網民總數約50%,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意味著享受到即時服務所帶來的便利的消費者數量已經十分龐大。

但與此同時,根據去年的公開數據匯總,餐飲外賣服務與即時零售服務加在一起總共貢獻了不到1萬億的市場規模,人均1600元。而我國城鎮居民的食品、生活用品這2項加起來平均為10700,只占到15%左右,全國平均的電商滲透率接近30%,單論城鎮的話更高。

這意味著,最保守的估算,年度用戶即便不增長,即時服務市場至少還有1萬億的增長空間,等著行業去開發。

而在這其中,“近場物流”的興起和豐富的市場供給為即時零售的飛速增長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市場供給方面,餓了么正在攜手更多品牌商家加速布局3C數碼、服飾鞋包等行業,進一步拓寬即時電商的品類邊界。

5月13日起,餓了么宣布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80多個主要城市的500 余家蘋果授權專營店將陸續登陸餓了么平臺。5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與餓了么達成戰略合作,成為正式入駐餓了么平臺的首家家電3C品類大型連鎖品牌。達成合作后,蘇寧易購首批全國600家門店將全線登陸餓了么,消費者只需在餓了么APP上搜索“蘇寧易購”,就可以下單購買手機、電腦、家電等3000多種商品。

而隨著餓了么在不同品類上的搭建逐漸完善,消費者已經可以實現:在外賣買“蘋果(手機)”,已經可以實現像買蘋果一樣簡單。

除此之外,水果等鮮貨市場與醫藥也成為餓了么瞄準的具有巨大想象空間的新興賽道。

近年來,醫藥電商的O2O市場發展迅猛,為行業增長注入新的市場活力,連續三年增速不低于60%。行業數據顯示,線上O2O生意不僅對零售藥店整體貢獻度提升4%,還貢獻了藥店超過六成的總銷量。

據餓了么數據顯示,截止今年5月,餓了么買藥合作商家數量已突破20萬,合作商戶覆蓋全國99%的城市,平均配送時長21分鐘,今年將繼續實現24小時藥店規模和覆蓋的擴張滲透。

而生鮮水果行業,因消費者購買頻次高、對即時性需求強烈,在當下即時電商領域也屬熱門賽道。行業公開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國消費者通過即時電商服務購買的品類中,水果蔬菜屬于增長最快的細分品類,同比增長達71%,明顯超出其他品類需求

可以說,餓了么近年來在商家支持、營銷玩法的“精耕細作”也是整個零售電商業界從過去的“遠場商業”逐漸向“遠中近場相結合的綜合商業”進行轉型的一個縮影。

從這場年中行業大會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新信號:新的時代發展機會已經到來,以餐飲外賣為代表的即時電商服務,正在帶動社會零售服務業掀起第二次數字化浪潮。

“與生態共進”引領新航向

近年來,在“強補貼”模式退潮的背景下,平臺與商家的關系正在變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何利用運營、技術等多方優勢來吸引到商家的入駐和認可,成為競爭愈加激烈的即時電商賽道玩家們要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由于受到過去三年疫情影響,許多中小企業商家在流量增長上都面臨著挑戰,如何讓新店業績能快速達到盈虧平衡、怎樣高效提高收入成為困擾著他們的難題。

而對品牌商家來說,如何能夠在用好數據的力量情況下,既擴大線上生意規模,同時為企業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也是其要攻克的壁壘所在。

而基于這些痛點和訴求,餓了么分別為新店、中小商家、連鎖品牌,推出了三種差異化的政策。

據了解,針對新設外賣新店,餓了么今年投入數千萬資源推出“青苗計劃”:為商家提供長達28天的流量扶持和大額推廣補貼,針對新手老板提供培訓指導和智能工具,幫助新商家在60天內持續實現新店增長和訂單爆發。實現商家快速上手。

而針對連鎖品牌,餓了么推出“聯合生意計劃”:投入包括億元品牌補貼資源、多項專項活動基金,為品牌持續升級數字化運營服務,并為品牌優先提供各類頭部營銷流量資源、IP聯名活動。讓商家在做好生意的同時,能提供更好更穩定的服務。

“不管什么類型的商家,是夫妻老婆店還是全國連鎖,都是我們最重要的客戶。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幫商家實實在在把生意做好?!别I了么商家生態副總裁歐云峰在會上表示。

從餐飲生鮮到商超酒飲再到醫藥百貨,餓了么正在聯合更多不同品類的商家拓展自身生態的邊界,為消費者帶來更為便捷的體驗和選擇。在2023年的大環境中,攜手更多生態力量、助力商家加速復蘇,餓了么篤定了其解法。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