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讀懂深圳“春天的故事”的創新內涵

2023-08-27 17:39:3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文/南方財經智庫研究員李金萍

沿著深南大道從東至西而行,這幾乎是深圳改革開放發展路徑的一次形象展示。


(相關資料圖)

羅湖區的國貿大廈,創造了改革開放初期“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福田區的華強北電子一條街,推動了電子產業鏈的“深圳制造”,南山區的粵海街道,用實力詮釋了“深圳創造”。

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設43周年。這座年輕的城市,經過40余年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座近1800萬人口、3.24萬億GDP的特大城市。

“深圳速度”、“深圳制造”、“深圳創造”,匯聚成一股力量,實現了速度、質量和效益等全方位快速發展。

這一動力源,無疑是創新。從低端加工業起家的深圳,在發展過程中直面問題,率先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對產業發展進行超前布局,并在政策引導、制度保障等方面支持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

以制造業為例,2022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超4.5萬億元,連續四年為位居全國城市首位;全國工業增加值超過1.1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首位。

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經濟增長的強勁支柱。華為、騰訊、大疆、邁瑞等一批企業構成深圳創新型企業雁陣,不僅為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做出巨大貢獻,而且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先鋒隊。

我們可以看到,在產業變革上,在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去年,深圳進一步系統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布局“20+8”產業,建設20個新興戰略產業集群,謀劃8個未來產業。

在數字化改造上,深圳今年立下目標,到2025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實現數字化轉型。根據最新數據,預計將有至少1.3萬家企業規上企業完成轉型。

在產業空間上,深圳更是在全國創新性地提出“工業上樓”項目,目前,首批規劃建設的72個工業上樓項目已立項40個、開工33個。

更重要的,在營商環境上,作為“全國商事主體第一城”的深圳,在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的路上更是從未停下腳步,進入8月,深圳更是連發三文,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角度為深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努力創造服務于產業發展的優異環境。

規模和速度終有上限, 創新和品質永無止境。 創新驅動引領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這座年輕的城市正在從深圳速度進一步走向深圳質量,從深圳制造進一步塑造深圳品牌,從深圳創造進一步發展深圳動能,繼續書寫“春天的故事”。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