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微速訊:持續推動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2023-05-15 15:35:11    來源:解放日報

什么才是良好的營商環境?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羅培新以“分蘋果”來打比方——兩個人分一個蘋果,保證公平的方法是一個人切完,另一個人先挑。因為切蘋果的人有后挑的劣勢,一定會盡力把兩半切得一般大小。要想蘋果分得公平,必須制定好規則。


(資料圖)

蘋果分配背后,藏著一座城市治理的密碼——考慮主體感受、確保公平正義。城市治理的各個方面莫不如此。比如營商環境建設,就要以經營主體“獲得感”為標準制定規則,力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近年來,上海持續推動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出一條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

提升空間品質

站在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最高層極目遠眺,黃浦江徐匯濱江段兩岸風光盡收眼底。西岸傳媒港、西岸數字谷、西岸金融城……這條昔日以油、鐵、煤、砂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銹帶”,如今已實現向“生活秀帶”“科創繡帶”轉變。

西岸集團董事長李飛宇說:“我們把握世博會、黃浦江岸線貫通兩大契機,推動城區形態和公共空間的更新再造,實現了還江于民。”如今,徐匯濱江產業組團串珠成鏈,構建起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現代金融互為支撐的產業生態,龍頭企業和頂尖研究機構匯聚,區域創新濃度、經濟密度、產業高度持續提升。

近年來,上海著力推進“一江一河”濱水岸線的改造與提升,成為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從徐匯濱江段繼續延伸,浦東世博文化公園、浦東美術館、虹口“世界會客廳”、黃浦老碼頭五庫、風之谷體育公園……一系列濱水文旅設施經過更新改造,市民與城市更加親近。

提升城市空間品質,上海持續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形成了以長寧區新華路街道、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浦東新區惠南鎮海沈村等為代表的一批城鄉社區生活圈。“我們盡可能全方位滿足居民的需求。比如,針對家庭小修小補找不到人、價格昂貴等情況,與第三方平臺專業力量合作,以公益價提供社區服務。”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郝鵬說。

破解急難愁盼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智慧醫院展廳內,多個應用場景生動展現了數智如何賦能現代醫療。

市衛健委副主任胡鴻毅介紹,上海推進“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完成精準預約、智能預問診、互聯互通互認、智能分診導診等14個應用場景建設,實現市級醫院和16個區全覆蓋。各級醫院平均候診時間縮短至60分鐘內,有效緩解“掛號難、排隊長”現象。

“我們還致力于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和均衡布局。”一方面,加強五個新城及遠郊區資源配置布局,深化仁濟南院、瑞金北院、市六東院、華山北院等4家郊區新院與母院一體化改革,實行“垂直化管理、一體化運行、同質化醫療”。另一方面,完成一批區級醫院新建或改擴建、91家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建設等,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更高質量的基本醫療服務。

居住條件改善,也是市民群眾的重要關切。長久以來,上海系統謀劃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在破解難題的過程中,探索形成新機制、新模式。

作為上海最早對外開放的新村,彭浦新村歷經60多年風雨,面臨著年久失修、設施簡陋等諸多問題。彭浦新村街道舊改人員因地制宜,創新探索出“改擴建”“加層擴建”“拆除重建”等多種改造模式。由點到面,從整幢到成片到小區整體改造,走出一條城市更新的新路徑。

去年7月,持續30年的民心工程——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畫上句號。緊接著,上海又出臺了加快推進“兩舊一村”改造的實施意見,下決心用10年時間,分三步完成“兩舊一村”改造。

“我們將深入剖析不同類型的先行案例,借鑒國內外城市先進經驗,打通社會力量、社會資金參與途徑,加快重點項目推進,進一步發揮城市更新中心作用。”市房管局副局長林偉斌表示。

優化制度環境

目前,超過7萬家外資企業在上海落戶,貢獻了上海市約1/4的GDP。為更好服務中外企業,上海仲裁委在蘇州河畔設立了上海國際仲裁會客廳,通過持續加強營商環境建設立法工作,不斷優化安商、便商、利商的制度環境。

以經營主體“獲得感”為標準,上海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打造貿易投資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務服務規范、法治體系完善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出一套優化營商環境地方立法“組合拳”,多部立法創下“全國第一”。

比如上海全面實施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創新推出免罰清單,并不斷拓展,直至在各相關領域全面推行。截至今年5月12日,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對5602家企業實施免罰,免罰金額約6.9億元。免罰清單的實施在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預期成效,有力保護了企業商譽、減輕了企業負擔。

“今年以來,我們持續通過數字化手段降低企業維權成本。比如通過‘電費小程序監管平臺’,商戶可登錄微信小程序查看電費賬單,如發現電費與實際不符,可發起一鍵申訴。”上海市場監管局反壟斷和價格監督檢查辦公室主任王崢說,“企業甚至不用找我們說話,只需‘確認一個眼神’,市場監督部門便可以‘使命必達’。”

目前,上海有市級專精特新企業757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家,獲得國家支持的重點“小巨人”企業123家。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線上搭建“上海市企業服務云”,線下建設全覆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通過“一站式政策服務”,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衛丙戊說:“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到企業,我們積極為上海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紓困和解憂服務,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