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項目建在當地 電量用在當地 紅利留在當地 通遼市積極打造“綠色能源價格洼地”-環球簡訊

2022-11-27 08:10:49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資料圖】

“我們這個運維中心是東北地區首家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服務平臺,服務區域覆蓋半徑350公里范圍內的所有新能源電站。”

在通遼市科爾沁工業園區金麒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智能大數據集控運維中心,公司副總經理劉永志介紹說:“這個運維中心不但可以實現新能源場站無人值守,集中管控,還可以通過先進的風功率預測系統預測未來7天的風電機組電力負荷變化情況,提前溝通調度,實現功率壓線運行,并合理安排檢修計劃。”

金麒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按照“新能源建在當地、新能源電量用在當地、紅利留在當地”,打造“綠色能源價格洼地”的目標。2019年,該公司投資1.8億元在通遼市建立了新能源科技研發部、新能源智能大數據集控運維中心、配電網智慧綜合能源調度中心、零碳產業建設實踐中心。公司二期305兆瓦風光項目,一座220千伏變電站,兩座66千伏變電站,57兆瓦4小時儲能項目已完成選址,設計院招標工作,各項手續正在辦理中。

近年來,通遼市全力推動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全產業鏈發展,高位實施了一批保障性并網、源網荷儲一體化、工業園區綠色供電等新能源項目,探索風光資源開發與裝備制造產業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著力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和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新能源裝機規模744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規模的52%;在建規模386萬千瓦,擬建規模602萬千瓦,這些項目全部獲批建成后,通遼市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1732萬千瓦,是火電裝機規模的近2倍。目前,通遼市明陽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范、龍馬重工風電裝備制造、聯晟新能源80萬噸電池箔等一批新能源及裝備制造項目正在加緊建設,為通遼市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條注入新動力。

在通遼市主城區西北方向,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光伏發電項目集控室,工作人員正通過遠程智能巡檢機器人準確掌握新能源發電設備的溫度和運行情況。通遼發電總廠總經理孫文說,通遼發電總廠在廢棄的貯灰場建設的光伏項目,占地面積6500畝,是國家、自治區、通遼市重點扶持的新能源發電項目。項目工程規模150兆瓦,于2019年12月并網發電,實現了由傳統火電領域向新能源領域的轉變。經過近3年時間的運行,該項目每年可供應清潔電量2.85億千瓦時,年可節約標煤8萬多噸。通過“光伏發電+生態治理”模式,開創了光伏發電、生態改善的雙贏局面,讓生態光伏成為老火電企業轉型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通遼市能源局局長聶文輝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新征程上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指針、指明了實踐路徑。“十四五”期間,通遼市把新能源發展的重點放在就地消納上,一體考慮能源結構調整與降低能耗強度,統籌謀劃綠電資源配置與產業延伸升級。一方面通過新能源科學配置,調整優化用能結構,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解決碳排放總量問題;另一方面引導享受綠能替代的企業,積極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解決能耗強度問題,進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能源經濟全產業鏈發展,以新能源就地消納為契機,探索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記者 郭洪申)

編輯:張彬

關鍵詞: 全產業鏈 通遼發電總廠 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閱讀